第73章 《仁王的演讲》 (第1/3页)
大盐平八郎张了张嘴,咋舌不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想说的话太多了,所以字句全堵在喉间,反倒讲不出口了。
无助之下,他下意识地扭头看向一旁的山南敬助,想要寻求旁人的协助。
视线转过去,正好瞧见山南敬助的堆满苦涩神色的面庞。
在听到青登让他统计目前滞留在津的全体町民的总数时,他马上意识到青登想干什么。
他的第一反应跟大盐平八郎一样——此计断不可行!
怎可让未受训练的平民百姓上阵?这不是赶人送死吗?
姑且不论英军,光是“北幕军”,就足以让平民百姓领教到战争的残酷。
“北幕军”的将士们再怎么不堪一击,也是正儿八经的武士,不是连刀都没摸过的平民百姓所能比拟的。
更何况,青登口中的“三万大军”,是把老弱妇孺全算进去的。
混杂着大量老弱妇孺的“大军”……岂可用于作战?
山南敬助的表情,让大盐平八郎心里一松……太好了,我不是孤军奋战,新选组中还是有人跟我有着相同的主张。
虽然他们俩没有进行任何语言上或眼神上的交流,但在这一刻,他们因心念相通而达成奇妙的默契——双双扬起视线,朝青登投去“左府/橘君,请回心转意”的恳切眼神。
青登自然注意到他们的眼神。
他理直气壮地选择无视。
“大盐先生,敬助,我很清楚你们的顾虑。但在眼下这种状况,动员百姓参战,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唯一方法。”
“……不。左府,你不清楚。”
大盐平八郎沉下眼皮,眸中迸闪的锋芒,像是要把青登割伤。
“左府,可否听我一言呢?”
青登扬了扬下巴,示意“请便”。
“唉……没想到,我又要再讲一遍这个故事……”
伴随着深沉的长叹,老人颊间浮现出若隐若现的悲痛神色。
“29年前的大坂起义,我也动员了大量平民上阵。”
“是时,我也对他们寄予厚望。满心以为有这么多平民支持,定能大获全胜。”
“然而……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应该也听过很多遍了。”
“仓促上阵的平民们一触即溃,导致我军侧翼暴露,转眼间就兵败如山倒。”
“我的无数学生就这么惨死在大坂街头……”
说到这儿,老人因情绪激动而不禁梗住。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调整好情绪,接着把话续下去:
“自此之后,我就悟出了一个道理:平民百姓终究是靠不住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固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平民百姓终究是脆弱的。”
“见到鲜血,他们会害怕;见到死亡,他们会逃跑。”
“即使是受过严苛训练的将士,在初临战场时,也难免会感到恐慌,更何况是从未闻干戈的平民百姓?”
“左府,我很理解你的心思,真的。因为我确实有过相似的经历。”
“凭你在大津士民中的崇高威望,若是振臂一呼,或许真能动员大量百姓上阵。”
“但是,接下来呢?”
“热血灌头后,哪怕是鄙士俗夫,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意。”
“可当热血凉却时,他们的战意还能保留几分?”
“他们还有足够的勇气站在城墙上吗?”
“他们还有足够的斗志去直面强敌吗?”
“如此,犹如‘驱羊斗狼’,势将重蹈大坂起义的覆辙!”
“等到那时,悔之晚矣!”
大盐平八郎的说辞,真可谓是情真意切。
既晓之情,又动之于理,令人动容。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实际案例做支撑——他就是这则实际案例的亲身经历者——充满了说服力,使人艰于辩驳。
一旁的山南敬助稍作犹豫后,咬了咬牙,接过老人的话头:
“橘君,我认为大盐先生说得对……让平民百姓上阵,委实是有欠斟酌。”
二人的联手相劝虽颇具声势,但可惜的是……并未凑效。
“……大盐先生,你所说的这些,我全都清楚了解。”
“吾乃奉行所同心出身,以前没少跟市井中人打交道,岂会不懂平民百姓的软弱?”
“但事到如今,我们已别无选择。”
“否则,我们绝对抵挡不住英军的侵攻。”
“我不知道该怎么向你们形容英军的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