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两个犟种杠上了 (第2/3页)
领导亲自拍板:“立刻启动第二套方案!全力推进宋运辉同志提出的国内设备整合替代方案!”
会议明确了由宋运辉担任此方案的负责人。
“小宋同志的技术水平在年轻一辈中最过硬,这个方案也是他提出的,由他牵头整合力量,部里上下全力支持!时间紧迫,立刻行动起来!”
走出部里那栋厚重的大楼,一阵冷风袭来。宋运辉看着远处冬日的天空,脑海中清晰闪过两个月前在东海浩然国际产业园食堂里,秦浩跟他谈话的情景——当时对方就直接点出了禁运的风险,并明确建议准备国产替代方案。
“姐夫……真是料事如神啊……”
宋运辉一行回国后,立即带上核心的技术骨干,立刻开启了马不停蹄的全国调研行程。金州石化机械厂、沪江压力容器厂、西北重型设备集团、南方精密铸造厂……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国内主要的大型化工设备制造厂商。
在深入技术交流的过程中,一个现象引起了宋运辉特别的注意。
在金州石化机械厂的技术研讨会上,该厂主管技术的副厂长在探讨工艺难点时坦诚地说道:“宋总工,不瞒您说,几年前我们厂子设备老旧,技术落后,工人心气也低。是浩然国际这些年持续不断地给我们下了高标准的出口订单,逼着我们引进新设备、改进工艺、学习管理。那真是一点情面都不讲!做不好就退货罚款。但熬过来了,现在才有底气敢跟您坐这儿讨论东海项目这种高端设备的制造方案。”
旁边陪同的总工程师也深以为然地点头补充:“厂里七成以上的技术骨干,都是被浩然国际的订单淬炼出来的。”
这番话让宋运辉深感震动。他从未如此真切地认识到,秦浩不仅仅是解决了某个项目的外汇问题,更是通过浩然的全球业务,实实在在地带动和提升了一大批国内关键制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今天的国产化替代方案积累了宝贵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这种影响,深入而长远。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会议室里争吵、沟通、修正;工厂车间现场勘察、测试数据、修改图纸;无数个通宵达旦的会议、堆满文件的宾馆房间、记录得密密麻麻的技术笔记……
韩则刚也放下了所有成见,将自己深厚的技术积累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国产化方案的优化中,对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力求尽善尽美。精诚合作之下,最终形成的《东海化工一期主要设备国产化替代方案与实施总纲》,凝结了无数技术人员的心血,获得了部里的正式批复!
项目正式运行后,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宋运辉更加忙碌。这天刚开完一个关于设备订货周期协调会,技术骨干方平拿着一份文件,脚步匆匆地在走廊上赶上了他。
“宋总工,有个紧急情况!”方平脸上带着明显的焦虑,将采购订单汇总表递给宋运辉:“设备部和采购部那边刚汇总的清单,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宋运辉停下脚步,接过文件:“怎么了?说重点。”
方平直接翻到清单靠后的位置,指着几项条目:“这里,精密控制阀组的关键阀芯、高精度流量计传感器、还有A-003反应釜要求的特种法兰密封件……这七八种非核心但技术参数要求高的零部件,目前我们摸底下来,国内厂家都做不了。”
宋运辉的心猛地一沉。这完全偏离了他们之前设想的“完全国产化”路径。他快速扫视着清单上被方平用红笔标出的“建议进口”的设备项。
“这些设备……在禁运清单上吗?”宋运辉心存一丝希望,沉声问道。
方平非常肯定地摇头:“禁运清单我核对过三遍,部里情报处也确认了。这些都是普通工业设备,不在清单上。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外汇啊!”
“外汇?”宋运辉一怔,随即立刻反应过来!当初报批方案时,为了体现国产化优势,强调能节省外汇,他们的预算报告里根本没有申请设备进口的外汇额度!这几十项“零碎”设备所需的一百万美元,此刻成了卡住项目后续推进的致命短板!
宋运辉的眉头瞬间紧锁:“一家能做的国内厂商都找不到了?哪怕需要时间提升一下的?”
方平苦笑:“宋总工,时间成本拖不起啊。提升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就算花钱让厂家去攻关,结果、时间都没法保证。这些配件虽然零散,但真做起来,成本高昂且风险极大。从项目整体进度和综合成本控制角度衡量,进口是最优解。”
现实面前,宋运辉沉默了。他盯着那份清单,几秒钟后做出了决定:“我知道了。你去联系可靠的国外供应商,让他们提供详细技术资料和正式报价,做好采购准备。外汇的事情……我来想办法解决。抓紧时间,工期不能延误。”
“明白!宋总工,我一定盯紧!”方平立刻应声,拿着文件快步离开。他清楚宋运辉跟浩然国际的关系,这笔钱应该有办法。
宋运辉回到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