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上海第一高楼 (第2/3页)
萧然,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做生意讲究的是互相成就,你得让合作方看到足够的利益,而不是一方吃亏、另一方占便宜,否则这样的合作是走不长远的。”
秦浩不禁暗自点头——不愧是白手起家、在商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生意人,一眼就看穿了方案的核心问题。
萧然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放低姿态,诚恳地说:“老爷子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雷总,要不这样,您觉得方案哪里需要改,您尽管提,我全听您的。”
秦浩见他态度诚恳,没有因为被指出问题而气馁,心里多了几分认可。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正如老爷子所说,未来上海的写字楼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只是做一个普通的 28层写字楼,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众多项目里,最终只能靠压低租金跟别人拼价格,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
“如果是我来做这个项目,我会把它建成上海第一高楼,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哪怕多年之后,有更高的建筑超越它,人们也会记得,这里曾经是上海最高的写字楼,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这样的项目,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还有品牌价值的加持,就不是普通写字楼能比的了。”
王老爷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轻轻点了点头——这个年轻人的眼光,比他想象中还要长远,懂得用“地标性”来提升项目的核心价值,这份格局确实难得。
梁母也被秦浩的气魄所震撼,她原本以为秦浩只是个普通的商人,没想到他竟然有胆量做“上海第一高楼”这样的大项目。
梁思申却早已见怪不怪,在美国生活多年,高楼大厦对她来说并不新鲜,但看着秦浩侃侃而谈的样子,她望向秦浩的眼神依旧明亮无比,除了一贯的崇拜,还隐隐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样情感。
杨巡和萧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苦笑。上海第一高楼?这样的想法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杨巡心里暗自嘀咕:之前秦浩说他做“东海一号”格局太小,他还不服气,现在看来,不是他格局小,是秦浩的格局太大了,大到他根本跟不上。
尤其是萧然,他之前觉得 28层、总高接近九十米的写字楼已经足够“气派”,可跟秦浩提出的“上海第一高楼”比起来,却是显得小家子气。
他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问:“雷总,那您觉得,这上海第一高楼,建多高比较合适呢?”
“今年刚竣工的上海商城,总高是 165米,算是目前上海比较高的建筑了。”秦浩语气笃定地说,“要做第一高楼,至少要在 230米以上,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不被超越,真正站稳‘地标’的位置。”
萧然闻言,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雷总,230米的建筑,建造起来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啊。不说别的,光是设计上的抗震、抗风要求,就比普通建筑高好几个等级;施工方面,需要专门的高空作业设备和技术团队,成本也会大幅增加。而且……”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光是资金方面,我就没办法承受。按照现在的建筑成本,230米的高楼,至少需要几个亿的投资,我公司目前的资金根本不够,就算去银行贷款,也未必能批下来这么多。”
萧然说的是实话——建筑行业有个定律:建筑高度越高,建造难度和资金需求就呈几何倍数增长。超过 100米的建筑,每往上多建一层,对设计、施工技术、材料和资金的要求都会成倍上涨,230米的建筑,其难度和成本早已不是 28层建筑能比的。
秦浩却摇了摇头道:“萧总,你还是没有摆脱之前 28层写字楼的束缚。你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当你要建的是‘上海第一高楼’,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时,不管是银行借贷,还是民间融资,还会是现在的待遇吗?”
他看着萧然,一字一句地说:“资本市场从来都不缺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