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一路向北  下山日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6章 一路向北 (第1/3页)

    【少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信人间有别离。后来,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和很多人,见完了最后一面。】

    落日沉溺于橘色的海,晚风沦陷于赤诚的爱。我有我的诗和远方,而你,也有你的懒和嚣张。

    离别江南,我们三人一路向北,踏上了新的旅程。

    为了避免车马劳顿,我们是一路走走停停停停。

    我像是一个云游四海的和尚,只是我不用走路,我驾着马车,车里还载着一大一小两个妮子。

    我大概...是个不正经的和尚。

    阿弥陀佛~

    佛祖应该是不会怪罪我的。

    下山第二年的第九个月,阳春三月。

    我们来到了淮南。

    对于林落落来说,这是个对万事万物都保持好奇心的年纪,与其让她闭门读万卷书,还不如带她亲行万里路。

    来到淮南,带林落落去感受寿春楚文化带来的风土气息,看看当地出名的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欣赏古人的哲学、诗歌和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惊叹着花鼓灯的活灵活现,它是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

    我们听着推剧,吃着八公山名贯古今的豆腐宴,尝着软、脆、焦、酥的上窑粗条馓子,对香醇爽口的夏集面圆赞不绝口。

    说回来,淮南八公山豆腐真是一绝。

    其晶宝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无黄浆水味,托也不散碎,名贯古今。更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还能够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主要是,好吃,花样百出,几百种稀奇古怪的做法,真是满足了我们对旅行的所有要求。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我和云朵儿带着林落落游山玩水,吃遍特色美食,看尽人间百态。

    既然来了淮南,那就买了一套《淮南子》送给林落落。此书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不知道林落落学到了多少,反正这一路我是吃喝玩乐很过瘾,善哉善哉~

    下山第二年的第十个月,初夏四月。

    我们来到了淮北。

    林落落好奇问道:“师父,为什么一个地方叫做淮北,一个地方叫做淮南?是因为淮河吗?”

    我点点头:“落落,你这样理解也是对的。”

    林落落继续问着:“那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呀?”

    我说着:“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其实就是环境变了,它的性质也变了。通俗来说,水土不同,养育的事物自然也会有不同。”

    淮北,北接萧县,南临亳州,东与宿州毗邻,西连商丘。

    我们一路听着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极具地区特色的淮北梆子戏。也热衷旋律优美,板式繁丽的淮北琴书,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让我是印象深刻。

    在淮北,林落落当属最开心的了。

    遇见了她极为喜爱的糖人。

    不论是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林落落都爱不释手,玩过之后,虽不忍心,最后还是全部吃掉,然后下次遇见,重新买过。

    而我,则是和云朵儿夜夜都要来一坛口子窖。

    这酒那可是窖香浓厚,入口绵,回味甜,酒色晶莹剔透,纯净柔润,入口似幽兰入喉,唇齿留香。临走都还不忘买多几坛带在车上。

    其间,我们还去了一趟宋疃青龙寺。

    位于青龙山南麓,依山而建,座北朝南。遥看青龙寺,雨雾缭绕如龙腾空吞云吐雾,虎山状似勐虎,虎视眈眈跃跃欲试,天然形成龙腾虎跃之势。整个寺院以大雄宝殿为轴线呈阶梯式,结构严谨,错落有序,高低对称,搭配得体,让人叹为观止,素有“佛教圣地、人间仙境”之美誉。

    大寺就是戒律严谨,底蕴深厚,可惜,不让喝酒吃肉。

    我去到和他们辩经,俗称大吵一架,直到天黑,嘴皮子功夫我自认为略胜半分,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下山第二年的第十二个月,季夏六月。

    我们来到了彭城徐州。

    “楚韵汉风、南秀北雄”,徐州历史上便为华夏九州之一,彭祖文化给这座古城留下了太多底蕴。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千百年来,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