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40.在路上  宋檀记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740.在路上 (第1/3页)

    七月的乡村道路亦是山花烂漫。

    气温很高,但车内冷气很足,因而沿途走在新修的柏油路上,车中人仍有闲暇,能欣赏两侧的风景。

    夕阳西下,两侧道路都只剩浓浓的橘色霞光,对比去年匆匆忙忙过来时的刚竣工简陋模样,此时在市政的规划下,道路两侧格外美丽。

    早在开春就撒下了诸多花种,粉色的月见草,红的黄的紫的格桑花和百日菊,在道路两侧绵延大片。

    虽然只是一些很普通的花朵,但联绵成如此格局后,也依旧叫人十分惊艳。

    “挺好的。”领导在后排淡淡点。

    如今各处乡村都在往美景上头发展,清溪镇也就是茶叶名气没有打起来,否则这边市政也该规划在茶叶地里种下各种赏花景树了。

    但是如今么,不是政府不规划,实在是留在乡里的人太少,哪怕种各种观赏树有补贴,到底也难成规模。

    车子继续行驶,大家都有些疲惫。

    好在夏天天黑的晚,如今霞光褪去,虽然涌出了淡淡暮色,却并不显得很暗。

    反而还能看到路边有黑瘦的穿着简陋老旧背心的男人,正挑着一根扁担。

    扁担两头是夸张的好大一堆箩筐,大大小小方的圆的串成一串的模样。

    对方迅速走动着,明知肩膀上的东西按分量算并不太重,可这么大的体积,仍叫人觉得心惊胆颤。

    领导当即叫了停车,而后放下车窗:

    “老乡,你带这些东西往哪儿去?要不我们捎带你一截吧?”

    咦?

    话音一落,他就有些惊讶。

    只因为挑着挑担看过来的,不是想象中的年迈者,而是一个黑瘦的年轻人。

    因为穿着太过简陋,以至于叫他误会了。

    现在年轻人,肯踏实在乡下吃苦的也不多了。

    领导话也没收回,只仍旧热情的看着对方。

    而对方却好奇的打量他一眼,耿直道:

    “我怎么觉得你们有点眼熟呢?”

    但具体是什么人又想不起来……

    年轻人思索一阵,突然又反应过来:

    “哦,你们是不是找我买过箩筐啊?”

    又热情往他车里探头看了看,王秘书心中一阵紧张,就见年轻人又问道:

    “这回也是去云桥村吗?筐带了没?没带还买吗?”

    众人:……

    说什么眼熟,这都是假装淳朴的乡下人为了卖筐故意说的吧?

    ……

    总之,小伙子热情地婉拒了他们的提议,说是家就在前方上坡岔路口,这是帮他爷爷挑的箩筐。

    至于他爷爷?

    老头儿新换了电动轮椅,已经比他先一步回家了。

    而车子继续发动,后备箱里,两个还带着刚做出的、微微黄青色的竹子颜色的大箩筐,正静静放在那里。

    筐中空空如也,仿佛盛得不是空气,而是车中人的尴尬与无所适从。

    ……

    而这边,乌磊挑着箩筐吭哧吭哧终于回到家中。

    放下筐他就郁闷道:“爷爷,下次你再叫我挑箩筐提前说一声,我回来骑三轮。”

    这箩筐是不重,可他不是从小挑扁担干活的,那硬邦邦的扁担硌在肩膀骨头上,疼死了。

    崭新的电动轮椅上的老头精神熠熠,瞧不上自己这不中用的大孙子:

    “就这几个筐还用骑三轮?你那不是顺路吗?下回我再跟你说。”

    这正是宋檀的姥爷。

    他如今靠编箩筐,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小老头日子过得格外舒坦。

    大的小的花样的,方的圆的深的浅的,连果盘和猫窝都编上了。

    如今再不嫉妒宋有德的草席大业,反而一门心思要将自己的手艺做大做强,筐子也越编越稳。

    这不,电动轮椅就是他这段时间攒的钱。

    之前孩子们说要给买,他非不同意,如今可自己凭双手赚的,那可太能显摆了!

    只是这会儿再一数自己的箩筐:

    “怎么少了俩?你是不是弄掉了?”

    乌磊赶紧掏出手机:“路上碰到有人大晚上的还要去云桥村,又给卖了俩,钱转给你。”

    这有啥稀奇的?

    大舅妈倒是无所谓:“现在好些人就喜欢晚上过来,花百十块钱睡上一觉,明儿一大早还能去诊所排队,还能去山上晃悠。”

    不然天气那么热,白天来了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