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要妄想投资人的钱 (第2/3页)
望我们帮他们开发几套行业内用的系统,弟弟负责业务接洽,诚恳的态度赢得了对方的信赖。
此后,他们也多次到访面谈。最终确定了合作事宜,但是,很快合作关系就升华到了资本运作的层次。弟弟一脸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董事长要亲自过来一趟。
次日,我跑到小区门口迎接他们,对方一行三人站在那里好奇地东张西望,或许是我们的办公地过于“富丽堂皇”了缘故。
寒暄之后,他们表达了收购我们公司的意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他们的子公司——准确讲是一个软件工具,一切要服从于他们的规划。或许他们觉得我们目前体量小,作为收购候选项性价比较高。
“我们在全国寻找合适的标的,包括那家做报价系统的。”对方坦然地宣讲他们的实力,“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希望团队迁到HUN省运营。”
我们没有提收购报价,也没有主动询价。而是比较随意的引开了话题,微笑着回避了收购的事项。因为在对方来之前,我和弟弟已经做了预测,我方对于公司被收购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如果对方开价合理也可以考虑。
这个事情暂时告吹了。不过,我们对项目有了更大的期待。
我花了好大劲儿从网上搞到一份大陆投资机构和人员的email名单,匆忙交给好友苏肖博。他是个思维活跃、执行力强的人,拿着我给的几个qq邮箱(防止触发腾讯封号机制),向数百个潜在投资机构疯狂地发送了我精心准备的信件和BP。
数百颗石头落水,没出来几个泡。在数年后我才阴白自己所谓“努力”想当然是多么白痴,因为几年过去了,我才收到一些系统自动退回的email,还有的次年才显示“来函已收到”,投资人早把我归入垃圾了,或者说投资人根本就不会搭理这些莫名的来信——并非网上那些“忽悠们”煞有介事地讲的“如何推销自己给投资人”。
小确幸,我还是收到到了几个回函,包括梅花天使的张筱燕,我们来回聊了些,她很务实地建议我“可以多找几家BJ的投资机构,增加机会,不然浪费了精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