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找人才是个重头戏 (第2/3页)
场拓客,除了老板亲自上场外,还会适时招募一些业务岗。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奇岗位,好像不需要丰富的经验,无需任何学历和天分。而实际中,我们经常会为这种稀里糊涂的骚操作买单。企业前期客源少、品牌力弱、模式不定、运营投入少等特点,我们更要重视业务人员的招募细节,只是不要太刻意于职员的学历和经验,而是确保他足够诚实、勤奋即可。
技术类岗位是比较考验创始人专业能力的,因为培训班出身的求职者也非常多,而且他们通常是被忽悠着花了不菲的学费进的“培训班”(我遇到许多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忽悠到培训班,甚至还贷了大额的款),就像养鸡场的速成肉鸡,目的性很强,通常很难学到足够的知识。你本想期待他们在半年内做出成绩,结果项目成了他的试验品。技术岗除了需要扎实的底子,还需要一定的实战经验,设计类人员若没独立思考能力的,即便工作了两年也无法创作出一个商用的banner。
技术人员,企业没有足够的财务做支撑,就无法妄求什么顶级大牛,但我们依然要想办法“瘸子里挑将军”,“宁缺毋滥”的想法太过于阳春白雪了,只会让你错失发展时机。
校招是一个快速招募基层人才的途径,我们前期先后参加了三次校招。夏天,有位大学老师主动过来邀请参加校招,于是宵博陪着我去了大学城,我做了天马行空的招聘演讲,学校还给单独做了专场,收到了大量的求职简历,我们现场进行了紧张多面试。而后来的两次校招均为参与校方的集体招聘,效果比较差。
不管如何努力招聘,最终相当多的求职者“死”在了我们的脸面上。由于是在小区内办公,我们经常收到质疑的电话:“你们公司在哪里?”,于是有些人来到小区门口就返回去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不过创业者不必太在意这个情况。阿里、字节跳动、饿了么早期几乎都是这么来的。
若实在招不到有能力的职员,那么在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