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不就是演戏吗? (第2/3页)
吴耀德连忙站了起来。
王京摆了摆手,“这些人都跟我很久啦,脾气有些暴躁,冯先生不要介意啦。”
冯浩笑了笑:“没事,您就是王京导演?”
王京倒是一脸和善,不像刚刚那两个导演,狗仗人势的样子。
“给面子就叫声京哥就行啦。”
“不敢不敢,这次来麻烦导演了。”
冯浩虽然以前没有和这导演打过交道,但该有的礼貌和寒暄还是要有的。
“哎呀,老爷子亲自打电话给我,还叫什么麻烦咧。”
理论上说安排一个角色根本不需要王京这种咖位的导演操心,但韦定邦亲自打给他,还承诺再增加1000w的投资,这让一向为钱拍电影的王京喜出望外,老爷子要再多加点钱,孔子都能给他拍呢。
这部戏虽然明星云集,但说到底大家都是为了票房,为了赚钱。
冯浩虽然现在在网上被骂的不轻,但是被这种热度利用起来,可是他王京的强项。
“来来来,大家把手边的工作放一放。”
王京拍了拍手,把所有人的聚集了起来。
他拍了拍冯浩:“这位是冯浩先生,将担任《孔子》里的子路,大家欢迎。”
“什么?他演子路?”
“子路这么重要的角色,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来演?”
“我进组这么久了,听说子路早就定了啊,难道就是他?不可能吧?”
这时候传来一声冷笑:“他这样子还演子路,演子羽还差不多。”
现场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
就连刚刚冯浩的粉丝,这会儿也不敢喧哗了,一个个低着头,像犯错误的小学生。
冯浩皱着眉头,望向了吴耀德,‘他这样子还演子路,演子羽还差不多。’这句话就是他说的。
子羽就是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关于澹台灭明的生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简短记载。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
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长相丑陋。澹台灭明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认为他没多大才能。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子羽虽然也是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但长相丑陋,还一度因为长相被孔子瞧不起。
副导演这样影射冯浩,一般没有文化的人还真听不出来。
但冯浩记下来了,老子只是想来这里混个热度,没想得罪任何人。
你拐着弯骂我是吧?以为我听不懂?
得咧,一肚子气正愁没地方发咧,有你好果子吃的。
吴耀德看总导演这样热情,知道冯浩这家伙肯定也有什么关系,但他在国内也混了好多年了,
哪都能混饭吃,冯浩一个新人他犯不着惯着,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脸色了。
王京虽然是总导演,但是大部分时候是他在现场,子路这个戏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想让这个没拍过戏的家伙吃点苦头还是非常容易的。
“好了好了,大家都开工吧,休息的也够久了!”
吴耀德喊道。
.......
现场没有人再顾着冯浩,冯浩拿到了一张纸,上面就是他的台词。
据说王京导演的戏就是这样,有些台词都是现场现写的呢。
这点王京倒是和冯浩一样,看来这个王京也相当有才啊。
第一场冯浩的戏台词不多,但是饰演的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力,所以第一场戏就有打斗的场面。
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