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门票售罄 (第2/3页)
;也要对文字负责,不偏不倚……”
周义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记者才够得上“记者”二字。
……
正如周义所料,舟自横看过排练、又采访了话剧社的众多演员之后,相当惊喜。
他终于明白,为《夏洛特烦恼》鼓与呼的记者们并非为了车马费无脑吹捧,《夏洛特烦恼》确实有意思,令人耳目一新。
看来,赵山河所点评的违背“三一律”、背离“三接近”,纯粹“欲加之罪”。
老赵啊,你的格局跟人差得太远了。如实报道的话,你老赵颜面何存?
还是人家周做事大气,抛弃私人恩怨,从共同的话剧事业出发,制造话题,保持热度,为话剧大局着想。
这样的人可交。
……
回去之后,赵山河立即汇报选题,撰写文章,在文艺报上开辟专版,展示赵山河和周义的观点,让他们在版面上打嘴仗。
版面上还刊登了两个人的头像。
文章最后还预留了电话、email和邮寄地址,欢迎社会各界来电、来函、来信讨论话剧,碰撞观点。
第二天,周义、米星河等人看到报纸,很高兴。
版面很大,内容丰富。文字虽然尽量中立,但明眼人一眼,周义的观点就占到了绝对上风。
从这也看得出来,舟自横内心深处是支持周义他们的。
不要小瞧了文艺报的影响力,虽然是专业类报纸,发行量没有晚报、晨报、法制报那么大,但是文艺报的受众层次高、又多少都跟文艺圈有联系,很多人都是话剧的潜在观众。
果然,这篇文章再次拉高了《夏洛特烦恼》的门票销售,首演门票基本售罄。
接下来的两天,文艺报追踪刊发群众观点,文化圈里的很多人也亲自写文章“下场”论战,其中甚至还有赵山河的“托儿”。
当然,周义也没闲着,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化名“夏洛”刊发出来,抛出了“诛心三问”,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三一律”、伪“三贴近”。
他的文章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影响力巨大,搞得赵山河灰头土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