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七章:万里烟霞如火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百三十七章:万里烟霞如火 (第2/3页)

经过反复权衡,都是清醒而理智的。”

    “我深知肩头重任,也明白脚下的征途。”

    “我知道此刻应当如何去做,更清楚明日将要走向何方。”

    胡知义的语气坚决,低沉而稳定的声音,似乎蕴含着一种能够抚平疑虑的奇特力量。

    “明日……”

    胡知义语声渐缓,目光徐徐抬起,越过了左良玉的肩头,向着更远处的战场之上眺望而去。

    “便是终局……”

    一直以来,他都追随在陈望左右,如影随形。

    陈望不断向前驰骋,而他也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

    那些应对危局、破敌制胜的方略,陈望早已倾囊相授,也在漫长的征战之中,化作他骨血中的本能。

    左良玉眼中原本缭绕的忧虑,在触及胡知义那双沉静而决然的眼睛时,竟如晨雾见日般缓缓消散。

    他凝视着这双眼,那双眼眸与陈望的眸子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连陈功都不曾如此相像。

    左良玉的目光缓缓的向下,向着胡知义腰间的玉带之上看去。

    他也看到了那个他想要寻找的印记。

    胡知义的腰间,和陈望一样别着一支乌木所制的筚篥。

    每次战后,陈望都会站在伏尸的战场之上,吹响筚篥。

    每一次的大战,靖南军是在隆隆的战鼓声与高亢的喇叭之下无畏而又坚定的向前。

    而每一次的大战之后,靖南军的军兵们,也是在这如怨如慕的筚篥声中,魂去黄泉。

    筚篥,早已成为靖南军中不言的哀乐,是铭记,也是告别。

    他相信了胡知义的话。

    左良玉放下了心中的忧绪,不再多言,只是默然转身,将目光投向了那片正逐渐被晚霞映红的远方战场。

    ……

    日暮西山,万里烟霞如火。

    河山塬地尽笼罩在这悲壮而瑰丽的光色之中。

    伴随着刺耳的金声的响起,登上了孟塬镇的靖南军前锋三师宛若退潮的潮水一般,沿着进攻的坡道井然向下滑落而下。

    顺军并没有追击,因为靖南军后援两师的阵列早已如铜墙铁壁般,牢牢扼守着战场各处交通咽喉与制高点。

    其阵型严谨,枪戟如林,犹如不可撼动的磐石,阻断了顺军任何试图衔尾追击的企图与通道。

    筚篥的声音在塬下缓缓响起,如泣如诉,穿透渐浓的暮色,幽幽回荡在刚刚平息了喊杀声的战场上空。

    靖南军的乐手们,正为那些牺牲的军兵奏响最后的安魂之曲。

    乐音飘向高处,仿佛在引导那些未远的英灵,踏上归途。

    故乡万里,黄泉路远。

    旌旗猎猎,绵延不绝。

    孟塬镇东,一片灯火灿烂。

    十数万靖南军的营寨依着地势层层分布在这片狭窄的平野之上。

    万千营火如繁星倾泻,点亮了渐深的夜色,宛若银河的倒影。

    而在孟塬镇的西面,顺军大营同样明火执仗,彻夜通明。

    无数的火把与营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也映红了整座土塬,整座山塬彷佛都在无声的燃烧一般。

    从孟塬镇到华阴城的官道之上,是无数举着火把正在向孟塬镇行军的顺军甲兵。

    队列蜿蜒十数里,火光连绵不绝,一眼几乎望不见尽头,犹如一条巨大的火龙在夜色中奔腾游走。

    明月高悬,清冷的光辉默默洒遍原野。

    在凛冽的寒风裹挟中,无可阻挡的渐往西斜。

    时间如同一位冷酷的判官,步履不停的向前,从不因人间的悲欢,也不因战场的残酷而有片刻的迟疑与停滞。

    天亮前约莫一个时辰,黑暗最为浓重之际,双方连绵的营盘几乎同时开始了躁动。

    缕缕炊烟率先升起,随即各处灶火渐次点燃,孟塬镇东西两面,靖南军与顺军各自的营地迅速化作一片在深沉夜色中剧烈跳动的灯火海洋。

    靖南军前锋五师的各处营垒陡然洞开。

    一队队先遣斥候与前锋精锐已先于主力悄然出营,如同伸出的触角,默然隐入黎明前的黑暗,向着各自预定的进攻位置疾驰而去。

    东方渐白,晨曦初绽。

    随着靖南军中军大营数盏灯号在望台之上有节奏的挥动,最后一通低沉而震撼的聚将鼓声隆隆响起,穿透寒冷的空气。

    刹那间,各营各寨此起彼伏的起床号音尖锐的划破寂静,营地中瞬间爆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