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2/3页)
的军官。
侦察之类的专业,毕业之后直接转入锦衣卫中。
而参谋之类的专业,则是直接进入参谋部中任参谋武官。
“命令各部,按照原定计划,设置防线,整军备敌!”
曹鼎蛟微微颔首,在得到参谋司的回应之后,当即下达了军令。
随着军令传达,率先登上了鹿耳门的一众大宸帝国军兵们皆是迅速行动,在号鼓和旌旗的指引之下快速的开赴到既定的位置。
这一次登陆鹿耳门的部队,共计有战兵五千,为东海舰队陆战第一师第一营所部。
五千人之中,有近四千人都是从原先的平南镇之中调遣而来的军兵,剩余的千人则是原先从属于郑芝龙的部队。
原先的平南镇,已经改易镇名,改为了南京镇,又分左、中、右三镇,募集新兵,共合练兵马十八万。
随着陈望终于登临帝位,国内轰轰烈烈的改革正在推行之中。
随着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撒下,大宸两京十三省已经全面开始了大规模的征兵活动,
预计在五月之时,共募三十镇合计兵马一百二十二万之众,彻底完成军队改革。
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收复台湾并非只是对外扩张的终点。
隆隆的战鼓声在鹿耳门的上空响彻。
已经抵达阵线的各部营兵,此时正在战前受训。
举着铁皮喇叭的宣讲官们,正在高声的向着一众军兵宣布天子亲签的檄文。
而在鹿耳门外的汪洋大海之间,在大宸帝国东海舰队的各舰各船之中,一众宣讲官们也同样高声的传达着新皇的号令!
《谕收复台湾檄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春秋大九世之仇,礼记重继绝之义。
台湾者,自古冠带之区,衣帛之所,乃我先民筚路蓝缕所辟之土。
红夷狡黠,乘中原多故,窃据宝岛四十载,虐我黎庶,渎我神明。
昔者元祖置巡检司于澎湖,明祖设防御使于台海,典章具在,版籍可稽,皆明证此土为我中国之旧疆。
今者丑虏负隅,凭险自固。
火器虽利,岂可敌王师之锐?
船坚虽悍,安能挡恢复之志?
朕承景命,抚临万方。
惟念岛上遗民犹陷水火。
老者不得终养,少者不得婚嫁,父子相失,夫妻离散,每思及此,痛彻心扉。
特命东海提督黄斐统率舟师,期会闽粤,直捣赤嵌。
尔等将士皆百战锐卒,当念岛上百姓延颈久待,如渴思饮。
破敌之日,勿伤归顺之民,勿毁先圣祠宇。
宝岛重光,在此一举。
咨尔将士,共勠同心,雪四十年之耻,复三万顷之疆。
功成之日,论赏不吝,铭功太常。
咨尔多方,其体朕意。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万岁!!!”
雷鸣般的欢呼在海天之间激荡,经久不息,仿佛永无止境的潮涌。
与大宸帝国军队高昂的士气形成鲜明对比,热兰遮城内的荷兰守军正被前所未有的恐慌笼罩。
此时位居于热兰遮城中的一众荷兰人,却是惶恐不已。
热兰遮城城堡议事厅之中。
一众军官环坐于圆桌的周遭。
作为台湾总督的揆一双手撑着桌面。
他那张惯常保养得宜的面孔此刻失去了血色。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被强行压抑的震颤。
“先生们,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可怕的事实——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并非海盗,也非小股骚扰部队。”
“我们勇敢的士兵们已经确认,敌人,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
“这绝不是那些中国海盗散漫的船队,这是一支真正的海军,纪律严明得像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他们的规模,他们的武备精锐,他们的舰队强大无比!”
“他们不是郑氏的船队,他们是来自于北方,来自于那个古老的东方帝国……”
揆一的言语在厅内激起一阵不安的骚动。
“总督阁下,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很可能是一个全新且未知的军事力量。关于北方的传闻……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他们的舰队……”
海防指挥官范德萨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