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零七章 草庵盲僧解真意  沧澜仙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二百零七章 草庵盲僧解真意 (第2/3页)

过积尘,却丝毫不显慌乱。

    何安默然起身,拾起水囊轻轻放入老僧手中,触手之处,但觉老僧的手掌温暖干燥,全然不似这阴冷雨夜应有的温度。

    “多谢施主。”盲僧接过水囊,枯瘦的手指在水囊上轻轻摩挲,缓缓说道:“听施主口音,不似江南人氏,这般大雨滂沱,何以独行在这荒山野岭?”

    “在下游历四方,不慎错过了宿头,适逢大雨,只得在此暂避。”

    何安谨慎应答,目光始终不离老僧那双苍白的眼睛,尽管明知对方目不能视,却仍感到一种被洞彻的心悸。

    “原来如此。”盲僧缓缓点头,花白的长眉微微颤动,说道:“《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施主这般年纪,父母在堂,却远游在外,岂非舍近求远?”

    他指间不知何时已多了一串乌木佛珠,颗颗圆润光滑,显然常年摩挲,虽身处这破败草庵,却自有一股宝相庄严。

    “大师教诲的是。”何安垂首恭听,姿态谦逊:“只是在下双亲早已仙逝,如今唯有效仿先贤,以万里路印证万卷书。”

    “善哉,善哉!”

    盲僧合十赞叹,苍白的眼中仿佛有无尽智慧光芒流转:“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渡河之舟,我佛常说修行不在寺宇,而在日常,劈柴担水,无非妙谛,吃饭睡觉,皆是禅机,正如云出青岫,水归大海,法尔自然……施主年纪轻轻,能有此觉悟,实属难得。”

    何安见这盲僧谈吐不俗,心中顿生好感,便出言询问道:“大师谬赞,愧不敢当,敢问大师从哪里来?这是要到何处去?”

    盲僧仰头饮了口水,干裂的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老衲自是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倒是施主,意欲何往呢?”

    何安会心一笑,亦以禅机答道:“在下见贤思齐,愿效佛菩萨行径。”

    佛宗之中,贤者、达人常与佛、菩萨关联,哲蚌寺一位高僧大德,着《万善明王经集》就曾提出“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渡法界之飘溺”,鼓励弟子效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以佛菩萨为终极榜样,通过修行达到“无我相、无人相”的境界。

    盲僧闻言,苍白目中似掠过流光溢彩,终是莞尔一笑。

    就在这时竹门再次被推开,中年僧人抱着一大捆湿漉漉的柴火迈入草庵,那些木柴上还挂着水珠,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晶莹的光泽。

    只见他将柴火轻轻堆放在地上,双掌合十,口中默诵经文。

    当他缓缓分开双掌时,掌心间竟凝聚出一团跳跃的金色火焰,僧人将手掌轻抚过湿柴,金色火焰顺着柴堆蔓延开来。

    令人惊叹的是那些被雨水浸透的木柴非但没有冒出浓烟,反而在火焰的包裹下发出细微的“滋滋”声,水汽被瞬间蒸腾,化作缕缕白雾向上飘散。

    更奇妙的是这些白雾在被火焰净化过后,不仅没有丝毫呛人的烟味,反而散发出一股若有若无的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