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4、最后一场直播《二》之再回首往事如风  活着全网黑:死后你让我成为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344、最后一场直播《二》之再回首往事如风 (第1/3页)

    “我说这首诗,就是天下第一,你要是不服你可以写一首出来啊?”

    好吧,这话一出来,不管是吕蒙还是直播间的观众都无语了。

    谁他么的能够写出这种诗出来,那整个大汉还不横着走啊?

    你开玩笑,这可是将进酒啊,这首诗里面,不知道多少千古绝句啊。

    可以说,这首将进酒,就是大汉诗词的巅峰了。

    “老叶,没想到你这个人这么无耻啊?

    好家伙,让我写出这样的出来,你怎么不写啊?”

    两个人的争论,被林海用镜头记录了下来。而这个时候,似乎吵得不开心了,吕蒙还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林海。

    “拍什么怕啊,你不准拍了,要拍你拍别人去。”

    ……

    吕蒙,吕家人,大汉吕这个姓氏代表的是谁,我想不用多说了吧?

    啧啧啧,绝对是大汉的顶级世家。

    如今,吕蒙这个人,可是大汉的一位顶级文学家,同时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考古大老了。

    此时此刻,他正在看直播,而这一会儿的他,整个人都后悔的不行了。

    “哎呀,当时我是疯了吗?我为什么就不能让他拍呢?

    我的老天爷啊,这可是刘南的录像啊。”

    好吧,确实后悔的不行,不过谁他么的能够知道,当时这个没有什么人在意的录像,如今竟然如此的珍贵呢是吧?

    所以,此时此刻再怎么样后悔都没用。而叶为道此刻,更是直接打电话过来了。

    “吕蒙,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你看看你就因为你,这下好了都没机会了。”

    “好你个叶为道啊,你这是拉不出来怪茅坑是吧?

    去去去,别来烦老子,不然这首我立下遗嘱,我的后人一定要挖了你的坟。”

    “好家伙,你这个王八蛋,你也说的出口。”

    好吧,这谁能不怕啊,好好的上来就挖坟,这谁顶得住啊!

    不过嘛,就在这个时候,直播间里面有了新的变化了。

    镜头来到了楼上,此时此刻镜头正对着鹦鹉洲那边。

    看着眼前的这条大江,刘南的感叹非常多啊。

    “海哥,我们上次来这里,后面还有一个凉亭啊,如今这个凉亭没了呢!”

    林海也看了看:“是啊,凉亭没有了,这事儿我还记得啊,当初将进酒就在这个凉亭里面写出来的。”

    刘南也是摇了摇头,这个凉亭的消失,让他非常的遗憾。

    “给先生建上啊,他想要什么我们都给他行不行啊?

    只要先生想要,只要我们还有的,就一定能够给先生。”

    “可惜,先生已经去了,我们就是想给他,也没有了办法啊!”

    此话一出,直播间里面一片安静。

    是啊,人已经走了,现如今的我们,就算是特别想给,又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办法了,如今人已经走了。

    这一刻,我们也只能徒留悲伤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南看着这眼前的夕阳,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或许,就是我最后一次来黄鹤楼了吧?

    海哥,我去楼顶包厢,想写点东西。写完以后,咱们就走吧。明天,咱们去扶风看一看。

    这一次,把以前走过的地方都看一看。”

    说完,刘南转身离开了,而这个时候镜头也黑了下来,直接切换就来到了楼顶包厢了。

    这一刻,刘南的面前,放着一些纸张。刘南看了看窗外得黄昏,又看了看这个黄鹤楼,这个被他亲手缔造出来的黄鹤楼,一时之间感叹良多啊!

    随后,只见刘南写了一首小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怎么说呢,此时此刻直播间已经完全安静了下来。

    大气魄,大胸襟,这样的胸襟和气魄,并不是什么人都有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写出来的。

    毫无疑问,刘南写出来了,写出来了一首千古一绝的诗词。

    这一刻,这首诗和黄鹤楼其余三首诗互相辉映,这应该会变成黄鹤楼四诗了。

    “好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大气魄的诗词,真的太少见了。

    不过,对于刘南先生来说,这属于很平常的事情。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这首诗非常的厉害。

    只不过,和先生要离开的那种气氛组合在一起,我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

    “是啊,心情不好了,我的心情也不好了。”

    “算了,我来解读一下这首诗把。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这里,先生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而我们现在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孝、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先生身在黄鹤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江入海,句中写的是先生目送黄江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先生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

    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先生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这里有先生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