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5、最后一场直播《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活着全网黑:死后你让我成为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345、最后一场直播《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第3/3页)

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见雪盟。”

    此时此刻,黄纶把这首诗吟诵了出来。

    他看着这首诗,最后叹了一口气。

    “各位,我来解读一下,刚刚先生的两首作品吧”

    黄纶停顿了一下以后,他再一次开始了解读。

    “首先,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这第二首水调歌头,这首词怎么说呢,首先此词上片分两层。

    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

    先生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

    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中先生的一些感叹。

    这个时间段,先生的身体,基本上已经被判死刑了,根本没有办法再一次被治疗好了。

    所以,这一刻先生内心是悲伤无奈的。

    特别是,他有了自己人生的那个她。

    那么如今的先生,相比以前的他,心态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了,他不在想着无所谓了,而是对人世间有了留恋了。

    所以如此“长恨”,在“饮饯席上”难以尽言,所以先生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裁作短歌行”。

    “短歌行”,原就是先生自己当初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也可以称之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的诗句,更是非常的精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首诗,说真的如今读来更加的有味道了。

    此时此刻,先生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

    “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

    据《史记》载,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

    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中表达了先生如今身体不行,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

    ……

    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惠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总的来说,这首诗或许可以分成好几个层面来看。

    不过,目前我就看到了这一个层面。具体的,咱们以后大家一起讨论就好。

    而接下来,就是先生第一首的水调歌头了。

    这首诗,怎么说呢我更加的喜欢,有一种豪迈气魄在其中。

    这首词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楼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我觉得是先生看到了明月楼下的这块大石头,所以直接拿过来就用了。并且,还非常诙谐的用了出来。

    上面凋刻的可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容,如此拿过来确实非常合适。这首词,和当初的明月几时有,我觉得可以称之为水调歌头双奇了。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楼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先生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

    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

    以下几句,先生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所作《风赋》的议论。

    作者看来,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

    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

    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

    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

    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先生所写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这首词,就我看来,也是一首千古之绝唱。

    虽然,没有明月几时有的那种飘飘欲仙的仙气,可是也自有一股豪迈之气。

    特别是最后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更是让人惊叹无比啊!有时候啊,你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那就是有些人的作品真的太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