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章 阿勒曼尼的第一次战区转账 (第1/3页)
大约三天之后,波兰-立陶宛军队向布拉格方向前进,来到了朱文奎他们设防的位置。
波兰人和紫帐汗国交战经验丰富,看到这种“罗马式”行营,立刻警惕起来,也开始挖掘战壕,构筑营垒。
他们军中,携带了大量立陶宛贵族们征召和雇佣的东斯拉夫士兵。不过他们大多装备简陋,训练水平也不太靠谱。
其中一些人,属于王公们经常招募的城镇民兵,打过胜仗或者得到过王公的资助,因此可以配备比较全套的防具。在和罗马人长期交战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些军事概念,懂得练习队列,约束纪律。
不过尽管如此,东欧地区的出产,还是太过贫瘠了。因此,就算有学习和进步的意识,也往往难以普及开。
大部分城镇兵,都只有一顶老式铁盔——一般是那种碗型,带个护鼻的传统北欧风格。当然,也有一些是这一两百年开始流行的,尖顶波斯风格的那种。他们身上的铠甲,一般也是件老式的套头链甲或者札甲衫,形状和四五百年前、维京人初来这里的时候,都没什么差别。而且说实话,对一些比较穷的公国,真不排除有些老古董盔甲,就是那个时候生产的传家宝……
这些人一般拿着短矛、长剑和木头盾牌,执行维持阵线的任务。虽然理论上,市民兵也是一种需要常年参训的半职业军人,但他们的素质,目前看来也并不太可靠。
之前和罗马人交战,几乎次次都是步兵线先出问题。为此,王公们其实也进行过多次改革,试图改善步兵的表现,但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交战的时候,还是经常打不过军团步兵,动不动被人一波砍穿,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当然,改革的成果也不是没有。通过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这些士兵的素质,相比几十年前的前辈,还是提升了很多的。
至少,随着新式的步兵作战思路的普及,他们已经把一个城邦的步兵,分为若干个支队,分别指挥。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同一个城镇的人,只会在战前摆好一条步兵线,然后就不会动了。步兵支队也可以执行一些基本的战术指令,不再是之前那样,只会往前冲,借着一股子气势去砍人。
在面对西欧佣兵的时候,这些市民兵也表现出了更加可靠的战斗力,给条顿骑士团施加了很大压力。相对于大公和波雅尔多给的那点钱,总体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而在市民兵之外,还有一批数量更多、地位更低、水平也更加低劣的乡村士兵。
斯拉夫人的城市、乡村对立,甚至比欧洲都严重。严格来说,城里的人其实不算斯拉夫人,而是作为征服者和统治者的“罗斯人”。城外农村的那些,才是被统治的“斯拉夫人”。
这年头,连英格兰,都不太讲究诺曼军士与本土不列颠军士的区别了。国王甚至有意提拔善战的不列颠士兵,制衡下层的诺曼贵族。但在东欧这边,就一直没有太大变化,而且看起来,还会一直这么延续下去的。
这些斯拉夫人,往往连盔甲都凑不出来。他们大多数都是被村社“选”出来的倒霉蛋,或者被公国雇佣的“自由人”盗匪,因此大公也不会在他们身上多花什么钱的。一些人会穿着自制的皮甲——如果工艺不太好,可能就是一块皮子。然后尽可能收集一些残破金属片,往身上硬塞。
他们的武器也很花里胡哨,因为也都是自备的。而且因为当地缺铁,基本上是有什么用什么,所以,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砍刀、镰刀、斧头,乃至绑在木棍上的匕首和铡刀刃之类的东西。
当然,指挥官们也不会指望这些人能有什么战斗力了。不管贵族军官,还是他们自己,都很明白,他们就是纯粹的炮灰。
不过,可能也是因为如此,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