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第二条院线计划;孕检……  那年华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第二条院线计划;孕检…… (第2/3页)

  就这一句话,惹来了包括《复联4》的影迷和路人在内的大量网友的反感:影帝这是嫉妒?是酸?是心理不平衡?是破防了?!

    嗯,他拿到柏林影帝的那部电影《地久天长》,在上个月22号公映的时候,貌似就是排片率特别特别低!

    网上,有意思的一幕也随之出现了:大量有演技但却没有票房成绩的演技派们,纷纷开始发声站队。

    他们跟在银熊影帝的身边,一起发泄着对市场和院线的不满……也接受着越来越多的,来自网友们的言语嘲讽和攻击。

    平心而论,这种局暂时没法儿破,无解!

    29号和30号一闪而逝,时间一转眼就到了五一档,来到了劳动节。

    也是到了5月1号上午,影视行业最后的一部分上市公司,才终于慢吞吞地对外发布了去年的财报。

    至此,纵观整个影视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除了光线、华策等不到5家制片公司以外,其他所有影视上市公司统统亏损,亏损金额从几千万到十几亿不等。

    亏得最多的是华亿,亏了十几亿;亏损第二的是唐德,亏了9个多亿……

    “影视寒冬”这个词,也第一次以真实数据的形式摆在了整个影视行业的面前;

    它不再只是业内人士口中的凛冽词汇了,而是真真正正落在身旁的寒冬腊月。

    不少人也终于反应了过来:原来电影市场那华丽无比的票房成绩比起整个行业的影视寒冬来,也只是冰山一角燃起的小火苗呀!

    得,林楠影业系直接成为所有同行眼中的众矢之的了,是异类中的异类!敢情钱都让你们给赚了?

    “林导,华纳发了邮件过来,《流浪地球》在海外的宣发将从洛杉矶时间5月1号,也就是十五六个小时之后正式开始。”

    “把这个事情通知给上影、西影、光线和万达。至于航天科技集团那边,就不用打扰了。”

    “明白。”

    挂断电话的同时,林楠也从车里下来了。举目眺望校园内,貌似还挺热闹……有校招?

    对了,已经是5月了,理论上讲,可不就又是一年毕业季么。

    而从北电毕业的可不仅仅只有预备役演员,更多的是其他专业、是幕后专业……

    并且在影视行业眼中,这些专业出来的毕业生无疑就是最好的。

    毕竟业内老话说的好,只要剔除掉表演学院,那北电毕业生的质量就毫无疑问的是所有同类院校专业中的No.1。

    尤其是那些靠真才实学吃饭的专业,如摄影、美术、动画制作等多个院系的毕业生,完全可以闭着眼睛签……不,是抢!

    “稀客呀,你今天怎么想着回学校来了?”

    “去找薛姐。”林楠远远地回了老姜一句。

    后者穿着一身导师服,想来应该是刚刚跟个别毕业生拍完合影,就是不知道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吹哨人》?”闻言,老姜立刻就反应上来了。

    “说是昨天下午过审了。所以我今天过来转转,顺便商量一下档期的事情。原本说的是想去暑期档,但这会儿肯定是来不及了。”林楠正说着话,突然就被老姜往导演系的方向拽。

    “你干什么?”

    “带你去看看热闹,田导正在试镜选角呢,好多小年轻。

    但是,他在电影学院为《鸟鸣嘤嘤》选角,却排斥表演学院的在校生,嘿嘿……走,去看热闹,有校领导和表演学院的老师在那儿说情呢。”老姜幸灾乐祸地说道。

    “你可拉倒吧,这是去看热闹?这是去自找麻烦!我不去……”林楠果断甩开了老姜拽着他的手。

    “你怕个锤子?”

    “我这是怕吗?我是担心自己忍不住给表演学院的人甩脸色……”甩下一句话,林楠径直走人,奔着文学系的方向去了。

    “你这可就没意思啦,哈哈哈。”老姜在后面远远地笑道,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不多时,林楠就在迎面的一声声问好中,走进了文学系的办公室。

    果然,这边几个教授和教师同样也是带着导师服的,就在办公室里挂着,以备随时被学生请出去合影。

    “唉哟,林导过来了。”

    “曹导今天不在……”

    “他是来找我的。”薛晓璐笑着打断了老同事的玩笑话,看向了在跟众人打招呼的林楠:“去剪辑室那边聊,这边时不时就有大批学生过来,很闹腾。”

    “行。”

    几分钟后,林楠和薛晓璐坐在了剪辑室外面的公共座椅上,两个人一边看着远处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们在拍集体照,一边谈起了《吹哨人》的档期。

    “既然暑期档去不了了,那就只能按照你之前说的去贺岁档了。

    反正国庆档我是不敢想的,全是主旋律,跟绞肉机似的,哈哈。”

    “那具体的公映时间,薛姐有没有想过呢?”

    “12月下旬怎么样?贺岁档正好进入了中后期,也开始有年味了,影院的客流量应该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多。”

    “可竞争也更激烈呀。并且咱们这部电影的剧情,又被迫剪辑的有些平淡和乏力……我怕对比之下,会更显劣势。”林楠直言不讳,不担心打击到薛晓璐。

    “那你的意思是?”后者沉思了一下,颇为严肃地询问起了意见。

    “我的建议是放在贺岁档的前期,甚至是电影的后半段放在贺岁档的前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