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烫手山芋 (第2/3页)
怎么样呢。
看着氛围突变,王家主额头皱出一个川字,“此事乃是与朝廷争利,王家若是参与进去,如今在朝廷的地位不保,没有必要因小失大。”
若是朝廷地位不保,做生意起来就会麻烦许多,没有王家在官场上提供的便利,地方小吏为难起来,十利去三,为他人做嫁衣,没有意义。
小年轻还是不肯放弃,“不如请堂兄打听一二,若是可行再行动,不然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错失了便不会再来。”
一众人便开始劝起来,就算不做也是无妨的,王彬是驸马身边的人自然是知道利害的,他说能做我们再入也是可以的。
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啊。
王家主这次倒是点头了,王家在驸马身上的投资是该收到一些回报了吧,商路权益王彬东跑西跑,所得不过与其他世家无异。
这让老王很不开心。
亲疏贵贱乃是人之常情,什么事都一碗水端平,哪有人能与你亲近,这点道理沈三问显然是很懂的啊,笔墨砚的生意不小,王家主以为也可以一试。
王彬此时正顺着大运河而下,高调的巡游南方。
沈三问说南部靠近海洋冬暖夏凉,景色优美,金陵之下的杭州更是人间仙境,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杭州建一座覆盖千里的宅院,再在周围建上高塔、寺庙,修好湖泊断桥,欣赏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苏提春晓,曲院风荷的美景。
可是到了以后,王彬心里那个难受啊,他终于懂了建设这一众景物之意。
至于沈三问所提到的灵隐寺,据说有神佛出世的仙家圣地,如今不过是一座破落的小庙,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两百年前北周武帝灭佛时期,被焚烧法器佛典无数,寺庙一度落败,好在寺中僧人隐居数年后又回到此处,才不至于断了香火。
到隋朝慧诞法师来此处弘扬佛法,留下一个弟子,收了十五门徒,寺庙才开始有了香客,渐渐有了人气。
由于杭州并不繁华,此处又人烟罕至,分外的冷落荒寂。在杭州寻了老半天才有人知道路,还没到,带路人又借口此地蛇虫鼠蚁厉害走了,他走时候嘀咕的声音明明是说这里太冷清害怕有鬼。
王彬:.
不过灵隐寺的主持倒是十分有趣的人,在荒郊野岭念了一辈子经,心态磨得是平和无比,无论王彬的眼神多么嫌弃,话语透露出如何难受的心情,他都平静以对,淡然的邀请王彬听经,感悟此处的大自然。
花开花谢,不过是过眼云烟,万物周而复始,和尚一心求道,身在僻静之所,岂不是比闹市自在,前来的都是诚心礼佛的信徒,而非强求佛祖庇佑的俗人。
王彬很灵性的给了一百两香油钱,老和尚的情绪才有了一丝波动。
老和尚:“果然是与我佛有缘的年轻人。”
王彬:“.”
杭州之行,算不上美妙,若不是等着去游玩繁华的金陵,王彬定要去洛阳找沈三问询问一个究竟。
这都不知道是第几个说他与佛有缘的僧人了,大抵这世间,对寺庙大方的有钱人都是与佛有缘的,那那些贫苦人信佛又有什么意义,佛的引路人说他们,与佛无缘啊。
他们会不会做不到礼佛的道路,不能明白佛的深意,做出佛祖厌弃的事,从而事倍功半,或者纯粹做无用功呢。
由此可见,礼佛并不是穷人能做的事情。
简直阔怕。
身边的杨家小侄完全看不懂王彬的各种操作,千里迢迢来杭州找这么家寺庙,不供奉个长生位就直接走人,这是多么诚心礼佛啊!
世间竟有如此一心向佛之人!
王彬在杭州磨磨蹭蹭去了许多地方,确认没有沈三问口中所说的、他向往的、美景,各处留下自己的足迹后,憾而离去。
行至金陵的时候,收到了王家主的来信。
生意上的事情,他本来是不必过问的,他的人生使命就是花钱和享受,赚钱是其他旁支的事情。
作为最尊贵这一脉的嫡子,与他交好的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