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0章 过程勘察的细节 (第2/3页)
到这里,再用电动车或摩托车把尸体转运到抛尸点?”杨林提出猜测,“毕竟小型货车目标太大,不适合在狭窄的河岸停留太久,用电动车或摩托车转运更隐蔽。”杨森点头:“有这种可能,但目前没有更多线索能证实,只能先把轮胎印样本带回支队,和车辆数据库比对,看看能不能找到匹配的车型。”
两人继续往上排查,在距离尸体发现点 500米的上游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杨树林,树林旁就是沿河公路。杨林在树林边缘的泥土里,发现了半枚烟蒂,烟蒂品牌为黄鹤楼,和之前在尸体西侧发现的烟蒂品牌一致。“烟蒂过滤嘴上有明显的齿痕,表面沾着的泥土和河岸泥土成分相同,”杨林将烟蒂装进专用的 DNA采集袋,“而且烟蒂的燃烧程度和之前的一致,都是只燃烧了不到一半,说明嫌疑人抽烟时很紧张,可能是在等待抛尸时机,或者观察周围是否有人。”
杨森则在烟蒂旁的公路衔接处,发现了少量褐色粉末,他用棉签蘸取少量粉末,装进样本瓶:“这粉末看起来像是某种涂料,颜色和之前在轮胎印旁发现的白色粉末不同,回去一起检测,看看能不能找到来源。”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勘查了近 3个小时,收集到的证物袋在勘查包里堆了小半。他们回到尸体发现点,杨林拿出笔记本,逐条梳理新发现的线索:“下游发现电动车/摩托车轮胎印 25厘米宽,横向条纹、褐色帆布纤维、41码男士运动鞋印与之前一致、拖拽痕迹;上游发现不锈钢金属挂钩带暗红色污渍、另一枚 41码男士运动鞋印、小型货车/ SUV轮胎印 30厘米宽,纵向条纹、黄鹤楼烟蒂、褐色粉末。这些线索补充了抛尸过程的细节,但还是没找到能指向死者身份的东西,既没有证件,也没有能识别身份的饰品或物品。”
“是啊,”杨森靠在一棵柳树上,擦了擦额头的汗,“死者被帆布布袋包裹得太严实,布袋里除了尸体,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