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章 死者身份调查 (第2/3页)
当尸体被重新密封送往冷藏库时,张凯摘下防毒面具,额头已满是汗水。他看着桌上的解剖报告和装着各类检材的标本瓶,每一项数据都经过反复核对,每一个结论都有明确的病理依据。“把这些检材立即送技术科,优先检测金属碎片成分、纤维材质、烟蒂 DNA、金属挂钩污渍,还有泥沙的地质成分,”张凯对小林叮嘱道,“另外,将死亡时间、死因、抛尸时间等关键信息同步给陆队,让他们调整侦查方向,重点围绕‘6天前凌晨活动的小型货车、电动车/摩托车车主’‘维修或建筑行业相关的失踪人员’展开排查。”
小林拿着检材和报告快步走出解剖室,张凯则留在原地,对着解剖台旁的现场照片陷入沉思。照片上的帆布布袋、金属挂钩、烟蒂,与解剖发现的颈部压痕、金属碎片、搏斗痕迹,正一点点串联成线索链,虽然死者身份尚未明确,但死亡时间、死因、抛尸过程的精准判定,已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他坚信,只要技术科能从检材中找到关联证据,结合侦查人员的排查,终将锁定嫌疑人,让这起北河浮尸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此时,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陆川已收到张凯的初步解剖结论。他看着报告上“机械性窒息”“勒颈致死”“死后抛尸”等关键信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随即拨通了王帅的电话:“立即调整排查重点,一是围绕 6天前凌晨,北河上游区域的小型货车、电动车/摩托车行踪,找符合‘两种车型同属一人或同一团伙’的线索;二是排查近一周内失踪的 40-50岁男性,尤其是从事维修、建筑行业的,重点比对 DNA信息;三是扩大北河上游的勘查范围,找可能的陆地停留点和搏斗现场,务必在 48小时内有新突破!”
夜色渐深,解剖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张凯整理好解剖记录,将所有检材的检测需求按优先级列成清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