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三章 美好而又充实的一天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百五十三章 美好而又充实的一天 (第1/3页)

    韩易没有夸大其词。

    当他与徐忆如最终走出阿尔戈西时,他们购买的商品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一件。

    除了在一楼淘到的五本书,和刚才那份约翰-亚当斯的签名文件之外,还有1968年披头士乐队《黄色潜水艇》动画音乐电影的原版海报、1865年亚伯拉罕-林肯的素描肖像、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征兵广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存世量极为稀少的《雷诺兹手册》、欧内斯特-海明威亲笔签名的《永别了,武器》初版、1803年伦敦西蒙兹出版社出版的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及十五世纪著名制图大师乔瓦尼-奥尔兰迪于1602年绘制的克里特岛地图……可谓种类繁多,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其中,最受韩易青睐的,是温斯顿-丘吉尔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由伦敦卡塞尔出版社于1948年发行的初版。全书一共六卷,其中四卷书口有褐斑,五卷书顶红漆严重褪色。卷二的扉页下缘还有磨损,边缘有轻微撕裂。按理说,如此成色的旧书,本不应该卖到11000美元的高价。

    但奈何第一卷的首页,有丘吉尔1950年的题词。

    这个题词,清楚地表明此乃个人赠阅本,而非书店售卖的标准初版。

    看着首页“温斯顿-S-丘吉尔题词,1950年”的花体字,韩易感受到了一种亲身走进历史的慷慨激昂。他看过很多本与二战有关的历史类书籍,但还从来没有打开过由这位同盟国主要领袖之一撰写的回忆录。

    韩易决定,这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将成为明天飞往伦敦的班机上,他潜心阅读的作品。

    当然,肯定看的是亚马逊下载的电子版,而不是这六卷已经快要散架的旧书。

    对这六卷旧书,他另有安排。

    他决定在帕萨拉夸的翻修工作完成之后,将它们送到科莫湖畔,送进他为酒店精心准备的丘吉尔会客厅里,供届时造访的住客瞻仰。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传奇人物,与他购置的庄园产生了奇妙的联结,这种逐渐走向人类文明阵眼的感觉,更是令韩易心潮澎湃。他确信,此刻的自己,在阿尔戈西所体会到的,是再多名牌珠宝和奢侈品服饰也给予不了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另一边,小如最喜欢的藏品,也与一位历史名人有关。

    这位历史名人的活跃时期,不是二战,而是冷战。

    她与她的丈夫,是整个六十年代,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一对领袖夫妇,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杰奎琳-肯尼迪。

    二人在阿尔戈西遇见的,是1962年的美国第一夫人亲笔签名的一封信函。

    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封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一夫人亲笔签名信函。信函共2页,使用白宫官方信笺。信中向CBS新闻记者查尔斯-科林伍德提供了她为即将于1962年2月14日播出的获奖电视纪录片《跟随约翰-F-肯尼迪夫人参观白宫》精心修改的解说词修正稿。

    这部具有开创性的纪录片记录了肯尼迪夫人与查尔斯-科林伍德同游白宫的实况。通过这次录播,美国公众首次目睹了杰奎琳协助指导耗资两百万美元的白宫修复工程。更为特别的是,杰奎琳亲自参与了转播权谈判,最终促成CBS、NBC、ABC三大电视网联合投资并分日播出的这一几乎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安排。

    该节目累计吸引8000万观众,并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同步播出。据广播电视博物馆记载,《跟随约翰-F-肯尼迪夫人参观白宫》也是首部专门面向女性观众的黄金时段纪录片。

    这一切,足证杰奎琳作为总统伴侣卓越的组织、谈判与公关才华。即便剥离“第一夫人”的光环,这位身形娇小却意志坚韧的女性,也堪称一位杰出的公众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丈夫的任期只有短短两年,杰奎琳-肯尼迪也能常年在各家媒体“最伟大的第一夫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原因。她的历史评价,仅次于与丈夫一起执掌白宫长达12年,赢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埃莉诺-罗斯福、约翰-亚当斯最重要的政治顾问,废奴主义与妇女权利的倡导者阿比盖尔-亚当斯,以及在1814年英军占领华盛顿时拒绝撤离,比落荒而逃的丈夫更加勇敢,最终为白宫保住众多历史文物的多莉-麦迪逊。

    事实上,杰奎琳-肯尼迪在1962至1966年的五年时间里,被盖洛普的年度民调连续评为美国最受尊敬的女性,即便后面的四年,实际上是林登-约翰逊的任期。

    徐忆如对这封信函爱不释手。她藏在手套下的指腹轻轻抚过那页泛白的信笺,仿佛能触碰到杰奎琳在白宫书房里伏案疾书时留下的温度。

    她仔细端详着信纸上优雅流畅的笔迹,那些关于壁纸选择、捐赠者名录、画作陈列的细致修改,无不彰显着一位女性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严谨与睿智。

    这不再仅仅是一封书信。

    它成了一面映照内心的镜子。

    她的视线不自觉地转向正在与店员确认包装细节的韩易。凝视着他专注的侧脸,徐忆如再次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她选择的男人,或许真的有一天会站在某个领域的顶峰,就像当年的约翰-肯尼迪一样,改变一个行业,甚至多个行业的规则。

    这个认知,曾经让小如感到不安或渺小,但此时此刻,在杰奎琳-肯尼迪的信函面前,却意外激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渴望。

    她不是必须成为韩易耀眼光环下被人轻视的点缀,她也有机会像杰奎琳那样,既能在伴侣需要时成为得力的支持者,也能在自我选定的领域开辟一片天地。娱乐产业、艺术收藏、文化传播——这个时代有太多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杰奎琳在1962年用一档电视节目改写了媒体规则,而她,徐忆如,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呢?

    这念头如种子落入心田,悄然生根。小如轻轻放下裱着信函的画框,动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