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臣是来给陛下送驾贴的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臣是来给陛下送驾贴的 (第2/3页)

子恩荫一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监满授官。”朱翊钧说起了王国光的身后事。

    王国光虚弱的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臣这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成器,就不必了,德不配位,反而是灾殃祸患,一个举人,一个秀才,就这样,就挺好。”

    王国光的大儿子只考中了举人,进士三考不中,连京师大学堂都没考进去,至于老二,也就是个秀才的功名,就这还是捐的,不是考的。

    皇帝给的太多,他们的才能和德行也拿不住,不如不给,让他们安稳一生。

    “得给啊。”朱翊钧拍了拍王国光的手说道:“否则咱们大明那些个野心家,就要对付他们了。”

    王国光思虑了下,笑着说道:“那就听陛下的。”

    不听也没办法,他都要死了,人死了就是死了,陛下要给,他也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反对了,不如答应下来。

    “陛下,臣…最后一件未了之事。”王国光挣扎着想坐起来,没能成功,他目光炯炯的盯着陛下,用力的说道:“陛下,开海。”

    万历维新的本质,就是以五个市舶司为支点,大量掠夺海外财富,缓和国内因为维新造成的矛盾。

    机会只有一次,做成了就是成了,做不成,大明也就亡了。

    而且泰西已经开始全球扬帆,这争夺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生存的权力,大明亡就亡了,可中国不能亡。

    万文恭万士和写的印加古国的番国志书,刺激了大明士大夫们对于中国文明衰亡的忧虑,原来,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只需要短短三代人,就可以亡的一干二净,亡的如此彻底。

    “开海二十多年了,沿海地区已经养成了一大批的食利者,朕现在就是说要禁海,也没人赞同了,光是关税抽分,朕舍得,朝廷也舍不得了。”朱翊钧让王国光放宽心。

    开海是朱翊钧这个皇帝开启的,但禁海,他这个皇帝已经做不到了,大明开海食利的利益集团,不允许皇帝发布如此昏聩的命令。

    “也是。”王国光笑了笑,眼神里带着欣慰,和对世间无限的眷恋,低声说道:“现在的大明真好啊,好想多看几眼。”

    王国光说完,就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几个呼吸之后,他的手从陛下手中滑落。

    朱翊钧紧紧的抓着,但他只是人间的君王,留不住逝去的生命。

    良久之后,大医官庞宪上前,试了一下,才低声说道:“陛下,王司徒已经走了。”

    “朕知道,知道,朕再待一会儿。”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庞宪退下,王国光走的第一时间,朱翊钧就知道了,他也接受了这个结果,只是想多待一会儿。

    看着王国光的遗体,朱翊钧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是多虑了。

    自由学说和金钱异化,来势汹汹,朱翊钧对此十分担心,但他看着王国光这位离世的重臣,知道自己完全是多虑。

    你可以摧毁我的肉体,你甚至可以占领我的家园,但你无法降服我的意志,让我的灵魂屈服,让我的信仰低头。

    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气节和血性,在这种气节和血性之下,每个国人,都希望自己的死亡,是一场极致的落幕,而非惨淡而平凡的一生。

    更甚至说,中国人对人的评判标准,甚至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气节和血性。

    撑起大明、撑起中国的骨,从来都不是儒家对人的规训,或者说儒家建立的家国天下的秩序,而是气节和血性。

    陆秀夫操弄权柄,党同伐异,怎么看都不算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忠良,甚至还有人把他和秦桧和贾似道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但他崖山那一跳,他就是名垂千古的忠臣。

    从他跳海那一刻,他只是方法论错误,而非价值观的错误。

    相似的经历,还有崇祯皇帝,崇祯真的不算明君,他的缺点太多了,但他自缢煤山那一刻,对他的评价也就是一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顶多再加一句有些无能。

    一个人不能只在赢的时候,才爱自己的国家,而殉国、血性、气节,都证明了这个人在输的时候,仍然深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

    血性和气节代表的是大爱,功成不必在我的大爱。

    我可能无法实现理想,但理想可以通过我实现,这就是气节和血性。

    这才是中国的根本,自由说也好、金钱异化也罢,亦或者是其他,都无法撼动气节和血性这两个根本,那么大明就还在。

    毫无疑问,王国光身上,就有这种气节和血性,他知道自己做的事儿,在反攻倒算的时候,会对他和他的后代带来许多的隐患,但他还是跟着张居正一起做了。

    “当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必须要有人能真的站出来。”朱翊钧放下了王国光的手,示意王国光的儿子收敛遗骸,结束他战斗的一生。

    剩下的战斗,朱翊钧将会继续下去。

    王国光的新政,总结而言,就是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恤卑官、罢加纳,这五条是总纲常,实现的方式是天下税赋归并朝堂,六册一账,年终审计。

    这些新政,不可避免的伤害到了一些人的利益,人不死,余威尚在,人一死,反攻倒算立刻开始了。

    礼部请定谥号文定,经天纬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

    行为纯正、纯粹,没有杂念和偏差,没有违背自己的灵性、认知,忠于君王、忠于国朝、忠于天下,忠于万民,更忠于自己,就是纯行不爽。

    礼部给的谥号,充分考虑到了王国光一生慎独,即便是私下里也从不僭越妄言的性格。

    但是这个谥号,科道言官认为非常不合适,科道言官的理由是,王国光的一生,虽然略有功绩,但绝非行为无亏,给文定这个谥号,实在是给的太高了,应该给恭懿。

    敬事供上曰恭,王国光作为财相,聚敛兴利,把银子都聚敛到了朝廷,而且给皇帝的金花银,从一百万银涨到了现在的二百四十万银,这就是敬事供上。

    尚能不争曰懿,说的则是王国光以晋党的身份,反出晋党,附和张居正的权势,狐假虎威、为虎作伥。

    看起来是美谥,但字字句句都在骂人。

    “但凡是在万历维新中,稍有贡献者,都要走这么一遭是吗?王崇古的确是奸臣出身,他自己都认了,反攻倒算,朕也就认了,王国光也招他们,惹他们了?”

    “朕算是看出来了,但凡是给朕干活的,都得遭他们口诛笔伐!”朱翊钧一拍桌上的奏疏,一共十二名科道言官,联合了三十四名官员,鼓噪风力舆论。

    “赵梦佑!”朱翊钧大喊一声,他这个人从不内耗,既然有人让他不爽,他就让人不爽,这样一来,他这个皇帝就爽了。

    “臣在!”赵梦佑在御书房恭候,听闻陛下下令,立刻大声的说道。

    朱翊钧面色严肃的说道:“这四十六名科道言官,一个不剩,全给朕拿到北镇抚司,准备在皇极门廷杖!打完了就把他们全家送辽东吉林垦荒,告诉吉林知府叶向高、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