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超脱循环 (第2/3页)
不会杀了黎牙实,但让他吃点海上吃的东西,他自己拿出来的黑面包,最合适了。
换个君王,黎牙实不会说这些话,其实黎牙实早就摸准了皇帝的脉,只要说的是实话,只要说的有利于大明,陛下就是再愤怒,也会在暴怒之后,认真冷静的思考这些话是否是对的,是否要采纳。
良言嘉纳,可是圣君的品行。
皇帝真的很简单,爱大明胜过爱自己,真正的做到了,朕即天下这四个字。
蹊跷板的两头,不能一头翘的太高,一头砸的太低,否则就会崴到脚,这就是历史经验和教训。
黎牙实的意思非常明确,陛下再这么继续偏袒下去,就会从圣君变成昏君,把大明带到沟里去。
黎牙实说的是实话,朱翊钧也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很多大臣们其实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正确之下,没人敢说出口而已,朱翊钧见没人说,就当不知道。
黎牙实谈的东西,是个无解的选择问题。
朱翊钧当然清楚的知道这种偏袒造成的撕裂,造成的问题,但是他没办法,这是路线之争,他别无选择。
他要是放弃偏袒穷民苦力,这些肉食者只会更加竭尽所能的朘剥百姓,他手里的缰绳稍微松一点,对于穷民苦力而言,就是天塌了。
如果真的出现了大动乱,甚至万历维新最终以动乱为最终落幕,朱翊钧也认了,他会用自己积蓄的力量,用最快的速度,荡平一切,减少动荡造成的危害。
黎牙实这本《论中国》,是站在了一个泰西夷人的视角去看待中国,他这个视角非常有趣。
比如,在他看来,中国没有起点,因为没有起点,所以没有终点。
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一样,存在时间长河之中。
任何一个文明,都应该经历一个过程:起源、发展、壮大、衰亡,而后在衰亡中慢慢腐朽,直到尸骨无存。
黎牙实知道很多的文明,都有类似的经历,比如罗马;比如传说中的美索不达米亚,即巴比伦;比如埃及;比如印加文明;比如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国西班牙。
哪怕黎牙实是西班牙人,他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西班牙正在失去日不落帝国这一桂冠,无论这一桂冠日后属于谁,但不再属于西班牙,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
费利佩的老年昏聩,执意远征,正在让西班牙失去海洋。
黎牙实非常肯定,西班牙失去了海洋后,将再也无法夺回海洋。
但中国摆脱了起源、发展、壮大、衰亡这个既定的循环,而是变成了秩序、失序,再度恢复秩序的另外一个循环。
上帝之鞭鞭笞天下,蒙古人的铁蹄灭亡了太多的国家和文明,这些国家和文明,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或者变成了其他的模样。
但蒙古人来到了中原后,变成了元朝,变成了中国的一部分。
最终元朝覆灭后,秩序再次来到了人间,度过了两百年的岁月,虽然有了细微的裂纹,依旧坚固且稳定。
这种超脱循环,正如《三国演义》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秩序、失序,再次建立秩序,这种看起来荒诞、不可能发生的、超脱性质的循环,中国人,却将其视为理所当然。
这是完全不同的循环,如果中国失去了天朝上国的桂冠,即便是有人可以短暂抢走它,但最后还是要回到这片土地之上,因为中国的循环,和其他文明的循环,完全不同。
“在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这件事上,怎么感觉黎牙实比翰林院的那帮翰林更懂?”朱翊钧觉得翰林院那帮翰林,真的是一群吃闲饭的!
一个蛮夷,在大明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就能把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论证的如此清晰,这套磕儿唠的,有理有据。
翰林院那帮人写的《文明》系列,不能说不好,但总是有一种不够用力的感觉。
听起来有些耻辱,实际上也确实耻辱的事实:翰林院的翰林们,连拍马屁的功力,都比不过蛮夷了。
“毕竟黎牙实一直是个教徒,宗教这块,他的确比翰林们要专业些。”李佑恭倒是说出个一二三来,倒不是翰林们不行,实在是术业有专攻,这释经的本事,的确是泰西人更专业。
解读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就是在释经,大明士大夫们总是倾向于找一些实际的、具体的例子来证明。
而黎牙实完全跳开了这个思维,其他不用论,就这一个超脱循环,可不就把翰林们给比下去了吗?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翰林们本身就是大明人,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问题,而非辉煌成果,找角度去解释的时候,往往陷入自证的陷阱里,写的文章,的确很扎实,可拍马屁,却是有点不够用力。
黎牙实也不是刻意讨好,而是给自己这二十年做了个总结,他又抛出了一个继高道德劣势之后,又一个重要理论:超脱循环。
超脱循环:有别于其他文明起源、发展、壮大、灭亡的既定命运,超脱命运之外的,分裂与统一、失序与秩序的超脱性质循环,周而复始,滚滚向前。
那么这个超脱循环,最根本的基石,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伐无道。
黎牙实能找到最早记载的伐无道,就是商汤讨夏桀里那句,贯穿了数千年,让人振聋发聩的话: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伐无道,孕育了超脱循环,而伐无道诞生于数千年前。
“他确实很懂。”朱翊钧觉得他给黎牙实一个大光明使的称号,并不过分,他真的很懂很懂,甚至比马丽昂还要懂。
马丽昂的行动高过黎牙实,但黎牙实对大明智慧这四个字的理解,真的更加透彻。
这二十年,他真的不白住,真的给他学到了东西。
当然,黎牙实也认为,这个超脱循环,并不全都是好处,正是因为这种超脱,以至于中国人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看待其他任何人。
这种倨傲的态度,最大的表现就是:大明每一个人,评判任何事情,皆会套用中国的传统观念,去解读去理解。
这给大明理解世界,造成了一点困难。
比如:大明朝廷实在是太小瞧大光明教造成的影响力了。
上至皇帝,下至万民,都对大光明教没有任何支持,因为大明上到天子,下到万民,并不需要宗教去维持秩序的存在。
而大明之外的世界,不仅仅局限于泰西,太需要宗教这东西,去建立秩序,维护秩序的存在,去纾解内心的困苦,去寻找一个寄托。
大明人天生不需要宗教这个东西,因为有太多的先贤值得铭记,前行的路上,有太多如同烈日一样耀眼的先贤们,照亮了一切的黑暗,穿透了一切的迷茫。
大明之外,包括泰西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