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一章 在草原筑城 (第1/3页)
顾正臣靠在椅子里,手中盘弄着一枚铜钱,将目光投向了一直不说话的北平知府方必寿,问道:“方知府,你认为这件事,能不能办?”
方必寿多少有些错愕。
这是镇国公与三布政使之间的商议,自己能来旁听已经不错了,哪里有自己说话的地方。
可顾正臣问了,朱瑛等人又看着,方必寿只好硬着头皮起身,言道:“下官认为,要做成此事,怕极是困难。一来,夏收在即,百姓不情愿服徭役的心思很重。二来,朝廷不给钱粮,百姓只有付出,没有所得,怨言颇重。”
“当然,下官更想知,朝廷与镇国公欲下如此大手笔,征调百万百姓服徭役,到底打算如何用,用在何处,单纯的大军北伐,用不着这么多百姓做事吧?”
百万之巨,对三布政使司来说,绝对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顾正臣不可能拍脑袋,随意做出这个决定。在这背后,一定有朱元璋的支持。
朱元璋支持的,必然是着眼长远的事。
就看这事,值不值得办。
顾正臣招了招手。
李景隆将舆图挂了出来,顾正臣指着舆图言道:“我之前说过,朝廷要控制草原,而控制草原就需要改变游牧习性,将游牧改为驻牧……”
稳定是治理的前提。
为何古代一直重农抑商,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朝廷害怕商人赚钱,也不是害怕商人溜达,而是害怕商人带着百姓一起溜达,今天你还在洛阳,明天就要带人下扬州了,朝廷找人办事的时候人不在,那怎么行?
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事,别说古代了,就是后世为了这件事,那也是劳民伤财,还弄出了一些暂住证之类的东西,隔几个月还需要打电话问问你搬家没搬家……
那还是有联网有数据可查,古代你换个地方,这可不好查,翻找册子都要找半天。
商人的流动性,说到底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古代商人不可能天南地北到处跑,主要跑几条路线,相对固定,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