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五十八章 仇恨刻骨铭心 (第3/3页)
热闹,只是宾客、谕德争执一些事,情绪激动了些。”
“是因为周召与倭国之事?”
朱元璋问。
朱标点头:“是啊,他们认为此事出现的诡异,背后定有人暗中图谋什么,尤其是坊间对此事编排颇多,甚至有人将其搬至戏台,写了周召之死,不少人希望朝廷东征。”
朱元璋眯着眼,回想着什么,缓缓地说:“东征,这事可不小。你是太子,你怎么看这件事?”
朱标一双眼里满是认真,缓缓地说:“父皇,此处没有其他人,儿臣便直说了,死人船的出现,世人不知缘由,父皇与儿臣知晓,这些不过是为东征铺路罢了。”
“儿臣这些日子里,翻阅过顾先生第一次东征的航海日志,发现顾先生对日本国,似乎有着一种超越元廷的仇恨,这仇恨好像刻骨铭心,不可磨灭。”
朱元璋微微皱眉:“你也有这种感觉?”
朱标重重点头:“纵观顾先生十三年宦海沉浮,他征战也好,治理官场也罢,虽然许多时候伴随着杀戮,总归没有将事做绝,比如占城国、旧港、澳洲、美洲,他收着力,达到目的便收手。”
“可洪武十三年时,因为倭寇进犯东莞,百姓遭遇虐害,顾先生仓促之间领兵前往九州太宰府,那一战,他没留过手,甚至还亲自挥刀砍杀过倭军!”
“父皇知道,顾先生虽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人,可也不是什么勇猛悍将,他向来不擅长正面杀敌,也向来不喜欢将自己放在最危险的位置上。可他在太宰府,冒死出手了。”
“之前,儿臣一直认为,是东莞百姓之死、沿海多年的倭患刺激了先生。可从北伐未歇,东征的风便开始吹起来看,顾先生颇是急切、渴望促成东征。”
朱元璋从袖子里拿出一封奏折,递给朱标:“北平布政使朱瑛上了密折,说东征之风的背后,怕是有人妖言惑众,有蛊惑朝廷穷兵黩武之嫌,当下旨暗查寻访将其逮捕法办。”
朱标接过之后看了几眼,合起奏折:“若是让朱布政使知道,这背后之人便在他身边,不知会作何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