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死法 (第2/3页)
是吧?”
“你官儿太小,这次朕给你封个大的。”
“你儿子也别去什么岭南了,那他娘的是人待的地方吗?朕给他安排差事。”
“你儿媳妇儿,封个郡夫人,你孙子,以后陪朕的儿子一起读书,你爹,追封他个爵位,你家祖坟……”
都快说到辛次膺家里喂养的只因和狗儿了,这人还是油盐不进。
刘邦终于是叹了口气:
“罢了,谁欺负了你,你说罢,老子与你报仇就是了。”
辛次膺终于把蒙住耳朵的手给放了下来,眼睛也睁了开来……昔日官家为了与自己出气,将明州知府家人踢入海里,让这本来大度的老头儿变得如此斤斤计较了起来。
其实人的话,都是不太喜欢大度的,只是有得选和没得选的区别罢了。
他有的选,所以他大度个逑!
“官家……”
憋着的气松了口,便如淮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伏在皇帝的胸口就开始哭了起来,只一会儿,便把刘邦的袍子给打湿了大半。
“王燮是吧,一百零七个巴掌是吧?”
辛次膺擦了擦眼睛:“一百一十五个,今日巧娘……出事的时候,又打了八个。”
“好好好!”刘邦连连答应了下来,“朕原来的打算呢,是准备等明日上朝的时候,再收拾他们,不过那个王什么东西的话,只要你想,朕现在就帮你把这口气儿出了,如何?”
辛次膺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大郎,你做主!”
辛家老大从来没有感受到过这种……这种把别人性命握在自己手上的感觉,他生出了些莫名的情绪出来。
那王燮,不可一世的王燮,欺负得他家喘不过气来,在临安百姓眼里如同是恶鬼讨债一般的煞星……在皇帝嘴巴里竟然与蝼蚁无二。
只要自己想,甚至连那人什么时候遭殃,都已经注定了去。
不知道为什么,适才对于自个儿亲爹的诸多埋怨,此刻竟然全都化成了一丝庆幸。
一丝又敬又怕的庆幸。
辛家老大看着那在地上摆着的尸体,下面只是胡乱地垫了些干草,他本来还想着要不要试探一下,却被自家父亲误认为是不敢说话。
辛次膺催促道:“巧娘是替官家死的,你尽管说便是!”
刘邦很想提醒下这老头儿,但想了想还是算了,他爱怎么讲就怎么讲吧,只是附和道:
“你听你爹的,怎么个说法?是今日,明日,是现在,还是晚上,是春天,还是夏天,大男人,莫要婆妈。”
这位真正的苦主动了动嘴,转身蹲了下去,又抚了抚他媳妇儿的脸……
“若是可以的话,小人恨不得马上就让那贼人去死!”
“好!”
刘邦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腰间的折扇掏了出来,此时啪啦一甩,算是认了他的说法。
只有辛次膺,盯着那把扇子看了好一会儿,终于认出来是永嘉郡王的东西,整个人又开始激动了起来。
……
之前说过了,王燮这人与张太尉的履历几乎无差,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张太尉更加的顺当。
至少在靖康年间,孝慈渊圣皇帝继位的时候,是这样的。
赵桓刚刚继位的时候,他便做了御营前军的统制,也就是差不多现在杨沂中的位置。
那个时候,张太尉还是种家军里面的一个小卒子而已。
绍兴初年的时候赵鼎与皇帝改革军制,他也成为了和刘、张、韩、岳齐名的神武军五大将,若不是连个起义的杨幺都对付不了,说不准现在,北伐的名单里也有他的一席。
不过现在也不差,至少他手里面还有兵,人数不多,但够用了。
最主要的是,他的亲主公,亲手把他给提拔到了大宋中枢的主公,居然从北地回来了。
这世道无时无刻都在变的,也许有人昨日还是个乞丐,那天便遇见人随手丢上个五两银子,随后便做起了富家翁来。
王燮不是乞丐,他好歹也是一军之将。
这次过后,就算是赵桓做了太上皇,依着王燮对于赵家老九的认知,自己也是能活的。
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活得很好……只有一种人是皇帝会想要除去的,那就是废人;不管是好的价值还是坏的价值,只要是有价值的人,老九都会留着。
但他确实也是老了,老得脑子转不过来不说,连精力也不太够用了。
现在还是正月,临安早停了多日的雪,却仍然是冷得很,他一双腿最怕的就是这种天气,因为一到了这个时候,就会阴痛得厉害。
他本来应该歇息的,就在皇城为宿卫准备的屋子里头,还能烫上一壶酒,搂着两个女人。
但是他没有,因为他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
赵士程与那金国人都说赵构被金人给围在了颍州,但早都有消息传了回来,那颍州多日前便已经被人给突围了。
这便意味着,赵构没事儿,很大的可能没事儿。
这样的话,他回临安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你说赵桓不慌,那是假的,不然的话,也不会赶在这个时候去那几大将的家中拜访。
但你要说是他们真的能做什么的话……其实并不多。
拉拢一下朝廷里头的大臣,就是其一。
不用他们做什么,只要他们开个口,把孝慈渊圣皇帝的合法性合理性给认下来就行了,老九再怎么不近人情,也当知道他哥死了对他没甚好处,甚至所有人都会怀疑是他动的手。
而且……弑兄这么大的罪名,就算他是皇帝,那也是担不起的。
加上赵桓那一年多皇帝里面的旧臣、赵氏太宗一脉的赵家人,这些种种加起来,虽不至于像太后说的那般禅位,但性命无虞、活个自在倒是可以。
这是赵桓的目的,也是王燮的追求。
所以当朝廷里面,嘴巴最臭、骨头嘴硬的那个老头儿也服了软的话,这此间的意味,比拉十个王次翁那样的人来得要强得多。
王燮不敢怠慢,知道孝慈渊圣皇帝现在去了几大将的府中,那辛次膺又把书信给递到了自己这里来,怎么说,也是要去见见的。
之前确实是做得过分了些,但不这样的话,那老匹夫又岂会这般服软?
临出宫的时候,王燮想了想,还是去了趟宫内署衙,还没到呢,便听见里面吵闹了起来。
“钱又不是不够,去年的赋税到今年还没完,为何要省下北伐军的开支?!”
说这话的是胡铨,他堂堂三司使,这个职位本来就是要分了宰相的财政权,可是现在,张浚才刚来,便提了个这样的要求。
又听张浚道:“无有远虑者,必有近忧!现在是够,但也总不能把钱全都花在北伐军的身上吧?”
“若是哪里出了天灾人祸,拿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