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片酬  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片酬 (第2/3页)

里头的家当是天造地设,孙悟空却说这是他的呢?因为共识。孙悟空跳进水帘洞时,得到了花果山群猴的见证,他们认为跳进水帘洞的人就是他们的王,水帘洞就是王的宫室。所以说来,不只是货币,这世上的许多东西——财富、权力、信用,所有这些都来源于共识。那么,共识要如何维持呢?

    “此事在史书上亦有记载。在座的有不少都是史学系,‘共识’不只是货币的起源,也是史的起源。因为史本身,就是人类的对集体记忆的共识。”

    史是周礼的根本,也是周礼中的世界秩序得以运行的根本。周王室不可能亲自统治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所以他众建分封。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联系可能会非常淡薄。所以周礼的运作方式,是所有诸侯国之间进行分布式记账。

    按照周礼的秩序,各诸侯国之间要互相通信,互相派遣使者采访对方的情况,并且各国都要修撰自己的史书。所有的史书都要定期对天子的史官汇报,然后把所有诸侯国的记录摊开在面前互相比对,看看是否有所缺漏。如果某件事在鲁国没有记载,而在齐国等其他国家都有记载,那么鲁国就会被天子问询。

    查证历史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天文,这是第二重加密。史书中一定要记载天文现象,因为天文现象是刻在所有人记忆中的最大的共识,天底下不管哪里都会经历一样的天象。乙未日有彗星、丙申日月食、丁酉日日食等等。这些无可争辩的天文事实就像楔子一样在历史中插得满满当当,任何想要做假账的人都无法越过这些既定的事实。所以要查证一本史书是否被篡改,首先就是查证其中的天文现象是否正确。

    任何时期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分布式的史书互相做证;任意长度的史书,都可以通过检索天文信息的正确性来知道这本史书是否经历过大规模的篡改。

    这二者确保了全天下统一在了同一个共识之中。虽然周的王权并未覆盖到已知世界的每个角落,但周的天下就依靠这样的周礼刻在了所有人的共识之中,世界观也由此塑造。

    “所以从史学的角度,从共识的角度来分析,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些石币的使用方式,诸位应当就能够很快的理解了,因为那说来也就两条——第一,石块在进行交易时,必须有公证人作为见证,大型交易在进行时必须邀请全岛的人进行见证,这就是为了确保共识得以建立。这块石头属于谁,那块石头属于谁,这本账册分布在全岛所有人的记忆中,形成了共识。

    “第二,所有这些石块都来自岛上并不出产的石灰岩,并且由特定的一户人家打造。这户人家的手上拥有所有石块的账本,并且他在制造石块时必须向岛上的所有人报账。这二者合在一起,就让石币在交易时实际上不需要移动,只需要在岛上固定的地方摆放在那里就可以。双方交易的时候,甚至不是一定要去石头面前,只需要互相确认就可以。

    “这两点加在一起,就是一种‘石礼’。他可以让经济围绕着固定的石头,在无形之中运行。我们讲义上讲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某户人家拥有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币,这块石币看不到也摸不到,因为它在运到岛上的时候沉到海里去了。虽然如此,那块石头因为‘满足了石币的仪式’,所以所有人都认同那是一笔货币。这样,岛上的所有人都认同那户人家有一笔‘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巨大的财产’。所以它无论是躺在所有者的家里,还是躺在货币交易所,还是躺在深不见底的海里,对交易来说都没有区别。因为共识,已经成立了。

    “甚至基于共识,把这些石头放在公共场所要比放在家里还要更加稳妥。所以往往具有最大价值的石币,是那些流通量更大的货币,而不是单纯体量更大的货币。不少传奇性的石币都有自己的名字——当然,这就和这堂课之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