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经济 (第2/3页)
的,只要你豁出去不要仁义,那你就能赚100倍的利润。在座的各位,想要赚100倍的利润吗?”
所有人都摇了摇头。想赚也不是在这个时候说的。
“所以,刚才我说公平,那只是说了一半。我们的史观不能去宣扬绝对的公平,因为那会为了公平而公平。我们要讲述给各位的,是相对的公平,是辩证的公平。这个辩证的公平,就是我们这节《经济史》课要传达给大家的史观。在今后的课程里,也会从史实的角度进行阐释,然后从史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不过虽然我们两边都讲,但还是请各位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史观。大家都是大学生了,既然坐这里,应该是能够分清的。”
听到这里,朱先烯总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他先前就听说,文阁老本人让这门课通过了,那么他本人自然也查过教案的内容。这些内容,也经过文阁老本人的审阅,这位“张三”显然他也是见过。这整个课程虽然看起来有些离谱,但大体上还是没什么问题。
朱先烯自己倒是觉得有些好笑,这能在国子监开的课,怎么可能搞出大问题呢。不可能的。
然而坐在旁边的商洛,倒是和他的表情不太一样。
“嗯?你想到什么了?”
“我在想三丰天师今天讲的这段到底有什么深意。其实,我已经猜到些了。”
“你这就猜到了?”
“因为我其实学过些类似的东西。家庭、国家的起源之类的内容。试讲他刚才讲的这些,我都学过。正是因为我学过,我才知道他其实是在说一件很严肃的问题——人类社会本身就建立在暴力和非自然的压迫之上。良渚国家在生态恢复后迅速解体,迅速回退到原始状态,也正说明国家形态并非是人类的本性。换而言之,如果要想返璞归真,就必须无父无君,弃国弃家。”
“难道,人类的本性就是.就是利百倍?”
“并非如此。人类的本性不是这样,但三丰天师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仅仅是拆掉仁义,那么我们只会得到巨大的混乱。”商洛回道,“如果有100倍的利润,别说是圈地放羊,就算是类似卖绞死自己全家的索套,恐怕都有人会愿意卖。我想这第一节课,三丰天师是在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真的让所有人发扬自己的本性,真的让所有人返璞归真,那乐子可就大了。”
“所以,三丰天师真正意思是”
他和商洛对视了一眼,他们都知道了答案: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事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亦有记载。
三丰天师的观点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他要弃绝的其实并非仁义,或者说不只是仁义。
他描述的返璞归真,是把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重社会要素全部弃绝。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
这三善,善莫大焉。
但如果要返璞归真,首先固然是要摒除恶念,但就算是三善也要毅然决然地斩脱。
勿以善大而不绝,因为善也是有为。
而道,是无为。
“商洛.我们真的要走上这条路了吗?”他看着商洛,“我觉得这条路是不是过于艰辛了。”
无为的道路并不轻松,它非常痛苦。
因为随着人类社会所诞生的一切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和恶念一同斩下。因为剥离了这一切的有,最后剩下的才是容纳一切的无——
“我觉得,这有问题。”商洛沉声道,“我觉得这有很大的问题。”
“哦?你你怎么看?”
“不是我怎么看。其实,三丰天师是鼓励我们觉得这有问题的,要不然他就不会提第二点——史实和史观。他说,史实和史观之间可以轻松分辨。实际上哪有那么轻松?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