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秩序 (第3/3页)
道为什么,本朝天子要以虚静治理天下吗?”
“这就不知道了。”这属于帝王心术,他没学过,也不好乱说。
“所谓虚静治天下,就是无为。而无为,就是无所不为。当没有人知道你做了什么的时候,就没人能挑出你错在哪。而正因为你什么都不做,所以你可以任意裁量那些做了事的人——设立内阁就是如此。朝廷不设宰相,而是把宰相分成一群人。因为一个人的心你不好剖开,我毕竟不是什么商纣王。但如果是一群人,那就可以时常把心拿出来洗一洗、晒一晒,拾掇拾掇。”
这比商纣王剖心要管用得多。因为就算真的把物理上的心脏剖开,能看到的也只有血液而已。但把内阁分成一群人之后,内阁虽然依旧可以执行集体决策,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就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等等方式,而不是脑电波。也正因为这样,内阁的行动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监管。
“说到底,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会什么都做——但也不会真的什么都不做。归根到底,天子总是需要做些什么的。本朝,我们大明朝的天子其实是兼任了御史大夫,兼任了监察职能。所以皇帝的直辖部门是一些密探,这其实就是在发挥御史大夫的作用。”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是秦朝所设立的三公,也是中央帝国本身的框架和底层代码。
“那之前的呢?比如宋朝?”
“宋朝的话,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宋朝皇帝兼任的其实是太尉。你别看宋朝其实是以文治来终结了武人乱政,还重文抑武,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宋朝皇帝把自己定义为最大的武力来源。你可以看到,宋朝皇帝的手上有身为太尉的一切特征,比如通过参谋机构直接调兵,比如拥有庞大的禁军作为直辖部队,比如裁撤其他的藩镇节度使。”
“那么.代价呢?”
“代价自然就是他把边疆的节度使裁撤了之后,后世的皇帝就得自己上了,任何外敌都需要禁军亲自来对付。这和唐朝不一样,唐朝的边疆战争在胜率上远低于宋朝,但唐朝可以在边境打输无数次,因为打来打去都不会损伤核心区。现在宋朝把所有的兵权收回,自己来做这个太尉,那就失去了藩镇的屏障。这让宋朝的每一场失败都会被放大成决定性的大败,这是在后世值得思考的。不过,宋朝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乱世的创伤性应激综合症。”
“那唐朝呢?”
“唐朝?唐朝就简单了。你看节度使怎么来的嘛——唐朝皇帝的特点就是到处派遣【使职】,到处绕过正规的职官体系去任命一些临时官,这其实是掌握了人事权,这是尚书省该有的职能。所以你看唐朝没有尚书令,因为唐朝皇帝自己就把真正的相权给做了。宋朝虚设太尉,因为宋朝皇帝自己是太尉。同样,本朝虚设了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一般只作为荣誉头衔——因为真正的‘御史大夫’,就是在下了。”
“话说回来.元朝是做什么的?”
“那还用说吗,元朝皇帝兼任贼寇啊——他们把贼寇的活给干了,让其他贼寇没有活儿可以干。这也是一种政治传统。不只是山贼马匪,他们甚至把倭寇的活儿也给干了,他们和倭寇一样发动海上的大规模侵略,这是之前只有倭寇会做的事。你看元朝随意任用达鲁花赤,其实就是像山贼马匪一样不讲规矩地任用四梁八柱的亲信。至于对汉官的态度,那不就是在收保护费嘛,就是在打劫。打劫只问数字,可不管钱是怎么来的。”
“还真是”
所以最适合明朝体制,也就是当下的习惯的,还就是让天庭,或者说天子本人以虚静治天下。既不行使行政权、也不使用兵权,而是使用检察权。皇帝看着所有人,让所有人的行动一览无余。
“这种时候,兰芳和郑世杰就是要敲打一下了。”朱先烯喝了口茶,“太生了不行,太熟了也不好。所以,偶尔要敲打敲打,捉弄他一下。”
【所以这果然是这两个人之间情趣的一部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