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 (第3/3页)

成王败寇的逻辑进行解释,魏征的个人态度和立场也很明确,无非就是各为其主而已。

    魏征的“狠辣”正好证明了他是真心为太子办事的,对于这样竭忠尽智,有十分有眼光和能力的人,李世民是非常欣赏的。

    从此,魏征得到了李世民重用,成为谏官,尚书左丞(相当于宰相)。

    而李世民,也就成了魏征第六个主人,也是魏征最后的主人。】

    【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下,魏征竭尽全力,为国呕心沥血,为李世民个人问题操碎了心。

    终于,魏征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自己也成为一代名相。】

    李世民嘴角一抽,颇有些委屈的说道:“其实他不用那么操心朕的个人琐事的.”

    【从魏征这一生的经历来看,虽然他六易其主,但其实每次都是被迫的,并非是他主动。

    而且每次更换主公后,魏征都会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一个臣子应该做的本分。

    无论是在李密手下,还是在李建成手下,或者在李世民手下,魏征都尽自己的职责和忠诚,坚守着一个臣子应有的操守。】

    【而且魏征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

    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谁当皇帝其实不那么重要。

    同时,魏征还有两个长处:

    一是他才本人华横溢精通政治,要么不言,一言必能中的;

    二是他性格耿直,从不知道什么叫碰壁,什么叫后果,要么不言,一言必说个通透明白。

    这第二点,唐太宗李世民感受尤其深刻。】

    李世民哭笑不得说道:“苏上神懂我”

    【魏徵曾经对唐太宗说过:“愿陛下成全魏徵,做良臣不做忠臣。”

    太宗很惊异,于是问道:“忠与良,有何区别?”

    魏徵说:“忠臣是只管提意见,不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结果自己丢了性命,人君也背上恶名,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让君主成为明君,自己成为良臣。”

    太宗回答:“很好!”,并成全了魏征的想法。

    而魏征只做良臣不做忠臣的原则,也始终贯穿他的一生,而且也做的非常优秀。

    这恐怕就是魏征为什么六易其主,依然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所在。】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