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力挽狂澜再造大唐者——郭子仪 (第3/3页)
他经历七位皇帝,于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是当之无愧的传奇!】
【则天顺圣皇后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郭子仪出身官僚家庭,父亲郭敬之,文武双全,为人正直,官至刺史等职。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中,郭子仪自小就严于律己,不但接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正统思想,而且特别爱读兵书,并勤练武功,非常刻苦。
而他的这些爱好和习惯,都对他日后的性格、眼界和学识等有着莫大的影响。】
【武则天执政时期,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
她在原来科举制的基础上创设武举制,来选拔军事上的人才,而武举的创设,也恰好为郭子仪打开一条步入军界的道路。】
【唐朝的武举制除了刀枪剑戟骑马举重外,还要考核身形和言语。
郭子仪相貌秀杰、身手矫健,于开元年间一路过关斩将,夺得武状元。
在步入仕途的前十年,他在京城任职,青年时期的郭子仪便正好处在唐玄宗打造的“开元盛世”之下。
在开元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力强盛。
但唐朝国内虽然相对稳定,可边境战争却有增无减。
郭子仪则长期在瘴气纵横的岭南,担任中下级军官。】
对于这个帅得一塌糊涂,又十分能打的人,李隆基还是比较有印象,只是他没想到,这个被自己派去边境历练的年轻人,日后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出息!
不过在经过最初的激动后,李隆基却很快冷静了下来:“没有边境的艰苦历练,或许就没有日后的郭子仪了.既然他已经去了岭南,那就让他先待一段时间,好好磨砺磨砺算了”
【开元十五年以后,郭子仪踏上了漫长的戍边旅程。
他先是在北疆任职,担任朔方镇节度副使。
在近四十年的戍边生涯中,郭子仪供职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朔方镇。
朔方镇是唐前期北疆第一重镇。在李唐王朝的边防部署中,担负着抵御突厥、回纥等北方游牧民族向南侵扰,保卫关中和京城长安的重要任务。】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