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公忠体国的黑斯廷斯 (第2/3页)
《欧洲钢琴之王的争端,被终结》
近几个月来,整个欧洲的音乐界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谁才是当今最伟大的钢琴家?
巴黎与维也纳的报章已为此争论不休,一方称弗朗茨·李斯特先生为“弹钢琴的拿破仑”,另一方则拥戴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先生为“最完美无缺的钢琴君主”。而昨夜,在白金汉宫举行的音乐会上,两位大师几乎在同一屋檐下接受了最严苛的评判,那便是维多利亚女王与各国公使的耳朵。
塔尔贝格演奏的《摩西幻想曲》以柔和的触键与优雅的旋律征服了听众。这支取自罗西尼歌剧的曲目,在他手下化为层层迭迭的水波,左右手交错之处,旋律如人声合唱般清澈。女王陛下尤其喜爱其中那段圣咏式的旋律,台下的贵宾也盛赞其为“真正合乎教养的音乐”。
然而,当李斯特坐上琴凳时,激情、挑衅、狂喜与忏悔的情绪瞬间充斥白金汉宫。《唐璜的回忆》,一部既放荡又辉煌的音乐剧场。几位夫人甚至在演奏过程中忍不住惊呼出声。如果说塔尔贝格的演奏是优雅的祈祷,那么李斯特的演奏便是彻底的诱惑。
两位钢琴巨匠的角逐本已将晚会推向顶点,但真正的高潮,却出现在最后。
正当全场仍沉浸于李斯特的“钢铁与烈焰”时,一位出人意料的音乐家登上了指挥台——亚瑟·黑斯廷斯爵士。
他的出现原本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毕竟,一位阔别舞台已久的钢琴家,很难被视为能与两位钢琴巨匠相提并论的艺术人物。
可事实证明,所有人都错了。
当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登上指挥台,指挥自己的新作《威灵顿进行曲》时,音乐会的气氛为之一肃。
这部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的作品,既有英伦传统的克制,又兼具战争史诗的力量。乐声行进如列阵的军队,结尾处的铜管齐鸣,使全场震动。当最后的和弦落下时,管弦乐团的余韵在穹顶下久久回荡,观众席上却寂静无声。
此后,人们已不再谈论哪位钢琴家更伟大。
因为昨夜最耀眼的名字,属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和他的《威灵顿进行曲》。
……
通常来说,当一个人看到新闻报道对自己如此吹捧时,难免会心生得意。
但亚瑟看到这里,却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记得自己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请《泰晤士报》的编辑和记者们吃饭了。
虽然帝国出版坐拥《泰晤士报》的三成股权,但实际上,公司对于这家英国发行量最大报纸的控制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现如今,在《泰晤士报》内部话语权最大的依然是他们的主编托马斯·巴恩斯。
而托马斯·巴恩斯领导下的《泰晤士报》,虽然在社论板块赶不上地下小报那么激进,但同样是很少为人唱赞歌的。其中最典型的事件,便是当年他们曾经顶着巨大压力披露了1819年彼得卢大屠杀的真相。
或者说,也正是由于《泰晤士报》是正规报纸当中最敢于挑战政府权威的报社,所以他们才能拥有现在这么广大的读者群。
按理说,就算《泰晤士报》与帝国出版关系不错,他们也不该使用与海因里希·海涅同样的力度来吹捧亚瑟。
可是,这怎么……
亚瑟的眼睛向下一瞟,很快就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下方的广告栏里,赫然印着一行新上广告。
【新发行】《威灵顿进行曲》唱片——献给滑铁卢战役的伟大乐章
“当鼓点响起,你会听见帝国的心跳。”
由英国最负盛名的年轻作曲家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与阿尔伯特王子作曲,白金汉宫音乐会实况录制。
采用伦敦声学协会专利胶盘,帝国出版公司发行。
售价:八先令六便士
随盘附赠限量铜版画——《女王御前演奏》,由宫廷画师手绘。
销售地址:邦德街50号查佩尔公司/霍尔斯街28号托马斯·布西父子公司/中央大街35号惠斯通乐器行
亚瑟挠了挠侧脸。
怪不得他觉得奇怪呢。
闹了半天,原来是本季度给《泰晤士报》的充值到账了。
亚瑟刚闹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耳边便响起了埃尔德的低笑:“怎么样?亚瑟,我这句广告词写的怎么样?当鼓点响起,你会听见帝国的心跳。这句词儿我可是想了足足一个晚上。”
亚瑟瞥了他一眼,慢条斯理的收起报纸:“埃尔德,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埃尔德十分自然的提起亚瑟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如果你是问广告词的费用问题,那我觉得十英镑应当是个十分公允的价格。”
“广告词的事情另说。”亚瑟喝了口茶:“我想问,你买的那栋新房子究竟是拿来干什么的?你现在又不是没地方住,为什么每天都非得来我这儿趴窝?”
“为什么?”埃尔德厚颜无耻的应道:“因为你家早餐比我那儿好吃,还有贝姬……”
他朝厨房的方向一扬下巴:“她煮的红茶可比我自己煮的强多了。”
正在厨房忙活的贝姬听到这话,禁不住脸红道:“卡特先生,您恭维我了。”
“少跟我扯淡。”亚瑟往茶杯里又倒了点牛奶:“你那栋房子,不是买在皮卡迪利附近吗?那里离各种俱乐部步行要不了五分钟。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