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对老鼠宣战 (第2/3页)
座城市,理论上讲只需要一年这座城市就会拥有超过一万六千只褐鼠。
除此之外褐鼠身上还携带了超过50种寄生虫和超过60种病菌,堪称会移动的生化武器。
随着工业化的来临,城市化的发展为了老鼠们创造了一个天堂世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老鼠的种群数量也愈发夸张。
他们成群结队地出现城市中走街串巷,甚至主动袭击猫狗和儿童的传闻都屡见不鲜。
虽然有些都市传说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鼠患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城市发展的大问题。
十九世纪许多大城市都经常性地爆发流行病,固然与卫生系统落后分不开关系,但老鼠们也功不可没。
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就连各国的宫殿也无法幸免。昂贵的艺术品、毛皮制品都无法从老鼠的口中逃脱。
各国宫廷都有专职的捕鼠人,并饲养大量猫和小型梗犬来扑杀老鼠。
一个存储了100吨谷物的粮仓,如果每年损失不超过5%,那么所有人都会得到嘉奖。
只要损失不超过10%,通常就不会被问责。
这其中固然少不了监守自盗,但也说明了鼠患的恐怖。每年10%的损失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囤过粮食的弗兰茨更清楚这一点。
如果不是弗兰茨抓到了一些更大的硕鼠,恐怕他也要被这惊人损耗率折磨到崩溃。
至少无法做到一本万利,最多也就是能让旁人小小嫉妒一下。
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上亿英镑的损失,具体到奥地利帝国每年的损失也会高达数千万弗罗林。
而老鼠的破坏对象远不止是粮食,此时人类的各类商品几乎都在老鼠的祸害范围内。
除此之外老鼠还会破坏基础设施,损害人类健康,传播疾病造成社会系统性瘫痪。
此时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的保单中都会有类似的一条条款。
“不承保虫蛀、鼠患,以及内在缺陷造成的损害。”
但即便如此关于鼠害的纠纷依然是此时所有保险纠纷中最多的一种。
每年各国政府和民众都会投入大笔资金来应对鼠患,甚至还有专业的捕鼠团队。
不过效果非常有限,甚至连自扫门前雪都做不到。
久而久之英法等国政府便将鼠患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采取选择性无视的态度。
这让伦敦成为了老鼠之都,按照当时专业捕鼠人的说法。
“在这座有将近300万人口生活的城市中有着数以千万的老鼠在时刻窥伺着人类城市主人的宝座,而我们的领袖居然选择视而不见。”
这个时代对付老鼠除了猫狗,以及捕鼠人以外,最常见的就是压石陷阱和跌落陷阱。
然而传统的压石陷阱和跌落陷阱针对更多是黑鼠,在面对褐鼠时则稍显力不从心。
需要更重的石头、更深的木桶和更光滑的桶壁,但这样的做法还是太看运气。
捕鼠笼和早期捕鼠夹效率较高,但是成本高昂难以普及。
弗兰茨对捕鼠夹可并不陌生,毕竟看过几百集的《猫和老鼠》,他早1836年就已经设计出了《猫和老鼠》中那种现代捕鼠夹,由于简单、廉价,并且实用获得巨大成功。
弗兰茨在1838年建造了专门制造捕鼠夹的工厂,这让捕鼠夹在奥地利帝国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
不过捕鼠夹只能单次触发,对于老鼠不多的地方效果显著,但对于城市内成群结队的老鼠却是杯水车薪。
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想到的方法就是投毒,各种天然的化学的物质被制成毒饵投放到城市各处。
效果非常显著,维也纳的老鼠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但问题是那些毒饵每年都会毒死上百饥饿的乞丐和贪食的幼童。
其实历史很多地区的政府都采取过悬赏模式,即出赏金收购鼠尾。但弗兰茨很清楚这种方法完全无效,反而会催生出饲养贩卖老鼠的新行业。
于是乎弗兰茨再一次更新了装备——粘鼠板。
粘鼠板相较于捕鼠夹的效率更高,而且布置简单,也同样廉价。相对安全不容易伤人,更不会出现误食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