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关于印染厂的二三事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0章 关于印染厂的二三事 (第2/3页)

兰茨没有将国民视为动物,他觉得该有一个缓冲。

    国民忠诚于国家除了出自本能和恐惧,以及一些不得不服从的理由外,还有一条无时无刻不被提到,但又总是被所有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刻意忽略甚至反对的因素——利益纽带。

    没错,通俗点说也就是好处。

    奥地利是帝国,并不需要遵守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弗兰茨作为一个世袭君主更是不能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所以弗兰茨准备用三年时间逐步瓦解过去的染料市场,这期间奥地利帝国的国家工厂将会逐步提高产能,并降低染料的价格。

    弗兰茨会派人四处走访,收购那些真正有特殊技艺的工坊,留下一部分技艺精湛的工人重组为皇室印染厂。

    一方面为上流社会和所谓的中产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帮助传承技艺。

    至于大多数的普通工人和工坊,弗兰茨自然是要推荐他们转行,毕竟就算他们再努力也比不过科技的力量。

    首推自然是奥地利帝国的殖民地,毕竟殖民地真的缺人。

    其次那些技艺相对高超、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可以进入帝国的化学印染厂,让那些干了一辈子的老人转行不只是残忍,更是浪费。

    这些人的经验和技艺在早期的过渡时期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用老工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早期化学印染是与剧毒相伴的,不但会影响寿命,还会影响生育。

    不过他们也主要是作为监督,真正要负责一线的是一些弗兰茨觉得应该处理掉的人和一些因犯罪或者欠下巨额赌债来到奥地利的外籍劳工。

    当然这只是过渡,奥地利帝国会慢慢改善工厂环境和安全措施,直至让其变成一个常规的生产环境。

    至于那些没什么技术,又身强力壮的人,在这个工业时代是不难找到工作的。

    不过弗兰茨会优先推荐他们去服装厂工作,毕竟印染业的革新将会直接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

    除了服装产业,纺织业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体系,印染不过是其中一环而已。

    作为这个时代最能吸引就业的产业,纺织业的上下游还有很多岗位等着他们。

    奥地利帝国政府会尽量帮他们,实在不行还有殖民地可以兜底。

    到此弗兰茨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如果依然有人不满,并且想要搞事,那他只能强制为这群人安排工作了。

    奥地利帝国的矿山、环境险恶的殖民地,专门处理犯人和恶徒的地方奥地利帝国可有的是。

    至于那些资本家,在这个遍地商机的时代,弗兰茨并不需要为他们操心。

    手中握有资本的他们想要转行并不困难,毕竟三年的时间可不算短,就算反射弧再长也意识到了问题。

    如果真有人死活都不接受弗兰茨的建议,就是要和奥地利帝国顽抗到底,那弗兰茨也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弗兰茨倒是很希望他们能逆流而上,并最终取得成功。这样奥地利帝国就能收获新的技术了。

    只不过这样几率非常渺茫,至少在历史上没人在中低端市场成功过。

    然而此时的高端市场却有弗兰茨的皇室印染厂,他们想在高端市场杀出一条血路的希望更是渺茫。

    约翰·西纳完全无法理解弗兰茨的做法,不过弗兰茨也没有任何想要解释的意思,毕竟理念不同说的再多也没用。

    “尽可能让化工厂和印染厂远离维也纳,最好是那些荒僻没有人烟的河流下游。”

    弗兰茨的嘱托再次让约翰·西纳陷入了迷茫,皇帝陛下似乎很想让工业远离首都圈。

    问题是没有工厂生成的黑云,总感觉奥地利帝国的首都少了一些压迫感,这很难让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而且随着工业的远离,维也纳很难继续膨胀下去,这岂不是永远都赶不上伦敦了?

    没有工业又怎么促进就业呢?

    不过按照弗兰茨一贯的行为模式,约翰·西纳不觉得自己能改变皇帝陛下的看法,他也只能慨叹一声。

    弗兰茨并不清楚约翰·西纳的想法,实际上他恨不得将那些印染厂和化工厂都搬到殖民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