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洗劫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1章 洗劫 (第1/3页)

    这一次弗兰茨并没有进行反对,他知道时间才是此时最宝贵的。

    弗兰茨很清楚现在想要迅速突破奈斯托斯河防线,并占领东马其顿地区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所谓的代价可以军事代价,也可以是政治代价。

    而经过权衡之后,弗兰茨显然觉得由希腊付出政治代价更为合适。

    还是之前那句话从纯军事角度讲,奥地利军队攻取这些土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持占领。

    弗兰茨不能继续为奥托一世支付代价,他还有更重要的目标。

    或者说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最重要就是削弱英国人的力量,只有英国人足够弱,奥地利帝国才能放心地进行海外扩张。

    其他弱小国家才敢进行海外扩张,否则任何国家的扩张不过是在为英国人做嫁衣而已。

    如果英国人依然维持着之前的力量,那么他们就能轻易地颠覆和限制其他国家殖民地的发展。

    最终让那些国家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贱卖自己的殖民地,又或者加入英国一方成为其附庸。

    弗兰茨并没有夸大其词,历史上英国人没做的那么明显,不代表他们没有那个实力或者没有那个野心。

    实际上西班牙、法国、俄国,再到之后几乎被逼疯的德国幕后都有英国人参与。

    尤其是当德国开始寻求阳光下的土地之后,英国立刻就搞出了一个三国协约对其进行全方位围堵。

    只不过由于英国取胜自动将德国带入到邪恶一方而已,完全不提是谁把德国逼上绝路的。

    历史上若没有一战爆发,美国一样难逃英国的魔掌。

    别看当时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英国,但所谓的美国制造血管流淌的每一滴血都是英国资本。

    按照当时美国经济评论人的说法。

    “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打个喷嚏,华尔街的体面人就要尿裤子。”

    高息和债务既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亦是英国驾驭美国的缰绳。

    只要美国敢唱反调,那么1890年巴林银行撤资导致的全美经济危机就是下场。

    海军的大棒、金融的糖块,以及外交的锁链一直都是英国人的三大法宝。

    弗兰茨可不是受虐狂,他可不想每一招都尝试一遍。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直接将英国人的法宝封印或者击碎。

    此前英国海军虽然屡遭失败,但实际上这些年英国海军的战斗力是一直在提升的,并没有倒退或者原地打转。

    只不过是奥地利帝国的发展速度太快,这种速度很难再度复制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虽说舰船可以再造,水手可以再招,作为数百年的海洋强国英国海上人才的储备足够。

    但有些失掉荣誉、士气,对胜利的绝对自信可没那么找回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像是一针兴奋剂,不但效果无法持久还很有可能出现副作用。

    靠外物驱动的军队往往是顺风仗的神,逆风仗的鬼,甚至可以是内鬼。

    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谁给的多,谁就是老大也未尝不可。

    过去人们总是喜欢传唱那些忠诚的故事,然而翻开史书我们会发现明哲保身、唯利是图才是这种以金钱为导向的军队的常态。

    此时的英国皇家海军正处在一个临界值,一场大胜可能会让他们及时止血,一场大败也可能会彻底打掉他们毫无根据的自信。

    除此之外英国之所以能快速补充,那可s用真金白银换来的造血能力。

    别说现在英国迟迟走不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即便英国没有处在经济危机之中这样的连续失败也会让他们产生动摇,从而失去对海军的信心,甚至减少投入,并采取收缩策略。

    而债务问题对于英国这样的议会国家来说几乎是死结,毕竟解决债务问题很多时候和获取选票,甚至能否执政是冲突的。

    寅吃卯粮几乎是一个必选项,但当卯粮也不够吃了会怎么办呢?

    奥地利和希腊的联合军推进迅速很快就抵达了奈斯托斯河防线,奥斯曼人和英国人在此地驻守的兵力号称20万,总指挥官为亨利·麦克利将军。

    不过麦克利将军的总指挥官却是虚衔,艾哈迈德·伊尔马兹手中的奥斯曼军队并不受他指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