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摧枯拉朽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8章 摧枯拉朽 (第1/3页)

    飞艇此时还算是新鲜事物,尤其是对于弱国来说简直就是无解的存在。

    但飞艇这种武器未来发展的上限太低,如果不好好利用这个窗口期,等到各国防空武器升级之后就没得用了。

    等到飞机出现飞艇的重要性就会大幅下降,尤其是在军事上的地位更是直线下滑,只会出于特殊需要才会使用飞艇。

    现实中可不存在禁止使用有科技代差武器的条款,既然好用,自然就会一直用。

    奥斯曼人要真是能用竹竿和飞石把奥地利的空艇部队打下来,那弗兰茨也服气。

    弗兰茨很清楚俄国人遇到的问题,毕竟那么多拨军事观察员不是白派的。

    对于奥斯曼人这种把阵地建在山顶的模式,最稳妥的办法其实是分割包围、然后逐个歼灭或者劝降。

    不过现在弗兰茨需要时间,他虽然收买了一些英国议员反对撤军,但毕竟人数有限。

    而且弗兰茨可不觉得英国人会真的那么守规矩,如果他们发现情况不对很有可能会搞个什么法案绕过国会。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英国人都在保存实力,一些有身份背景的人也在提前离开奥斯曼帝国。

    这件事奥斯曼人的高层也很清楚,但形势不由人,他们也只能眼看着整个国家被战火吞噬。

    毕竟刺杀奥地利帝国皇后这样的大锅,奥斯曼帝国根本背不起。

    而且一旦口子开了,那么奥斯曼就会再次成为欧洲公敌。这一次可不仅仅是宗教上的敌人,而是各国实权王室的敌人。

    在这个扩张的时代,又会有多少国家盯上奥斯曼这只肥羊就不一定了。

    事实上在俄国一路南下的同时,奥地利帝国的军队也在北上支援,所以奥斯曼人的防线才会崩溃的如此之快。

    按照这样的速度不需要多少时间双方就能会师,不过现在还有一些问题,那就是英国人的兵力损失并不大。

    换句话说正因为英国人一直在保留实力,战争才能进展得如此顺利。所以随着包围圈的缩小,战斗会越来越难打。

    而且英国人的舰队就守在黑海海峡,奥地利方面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英国人毕竟不是奥斯曼人,再加上有之前俄国人偷袭君士坦丁堡的先例在,英国人根本不可能放松警惕。

    如果强攻那损失会非常夸张,最重要的是大概率还攻不进去。兑子不是弗兰茨想做的,他要的是完胜,所以他才这样小心翼翼。

    尼古拉一世是个十分骄傲的人,甚至是有些傲慢。

    不过他倒是不会拒绝弗兰茨的帮助,一来是俄军在强攻方面确实苦手,二来是尼古拉一世将弗兰茨当成了自己人。

    此外在尼古拉一世眼中奥尔加遇刺的事情虽然复杂,但绝对和奥斯曼人脱不开关系。

    既然目标一致,那也就不用在乎那么多了。

    英军方面可就发愁了,先不说神圣同盟大军压境,作为盟友的奥斯曼人由于遭到多次背叛早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现在一打起仗奥斯曼人就想着逃跑可太令人头疼了,这样的盟友不光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带崩整个战场的士气。

    英军内部也不好受,由于大量军官出走导致指挥系统混乱,再加上长期消极应战,此时18万军队能不能发挥出10万军队的战斗力都不好说。

    甚至有些军官觉得根本没有打下去的意义,还不如趁早投降这样还能减少伤亡并保持体面。

    理由很简单因为英军不可能在陆地上突围,除非他们能凿穿整个欧洲。

    至于从海上撤离则是没有足够的军舰和时间,而且天知道皇家海军一旦开进地中海会不会被奥地利人袭击。

    突围不现实,那么防御呢?答案是同样不现实,俄奥两国常备军加在一起有一百多万这陆战怎么打?

    当年惠灵顿公爵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奥斯曼人?他们算人吗?

    就算是陆战能打赢,几十万人的消耗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奥斯曼人丢失大片土地,储备的粮食也在减少。

    此时还能从地中海沿岸国家进口,但如果奥地利帝国打出真火,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拦截前往奥斯曼帝国的商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