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民意(1)  穿越南宋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5章 民意(1) (第2/3页)

宋人,怎么可能抵挡不住几十万人的蒙古大军。

    说白了,任何王朝的崩溃都是自残。北宋灭亡已经是教训,南宋不长记性玩死了自己,咎由自取。

    董宋臣几人回来,赵竑手微微一压,阻止了众人,轻声一句。

    “教育司的主事是谁?”

    “回陛下,以前是真公兼任,现在是工部侍郎史岩之。”

    董宋臣暗暗摇头。看样子,史岩之要遭遇了。

    “士大夫主持教育司!是我疏忽啊!”

    赵竑摇摇头,很是有些自责。

    “今天这些事,记好了,回去报给周平和徐良,让他们好好查查!”

    酒桌上,大庭广众之下,李唐和许胜又能问些什么?

    世间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何况是长治久安的国事。一步一步慢慢来,不断改进,总会越来越好。

    几人重新开始吃喝,只是因为食客们刚才提到的一系列糟心事,气氛已经没有刚才那样轻松。

    “你们几个谁知道,两浙路现在有多少移民出去吗?”

    赵竑转换话题,终于打破了沉默。

    兴庆三年,也就是六年前,大宋成立移民司。这些年,移民应该有些数字了吧。

    “回陛下,前几天的奏折,自兴庆三年朝廷移民以来,共移出 14万余户,70余万人口左右。”

    董宋臣对大数字很是关注,也很是敏感,以备不时之需。

    “70万,太少了!两浙路 290万户,迁出的人口还不到半成。还要继续加大移民力度!”

    赵竑脸上的失望掩饰不住。

    两浙路是行在所在,人口稠密。五六年的移民,竟然不到百分之五。

    “福建路呢?”

    赵竑黑着脸问了起来。

    “回陛下,福建路共迁出 36万户左右,130万人。”

    福建路 160万户,九成以上为山地和丘陵,土狭人稠。人口能迁出 36万户,比人口更多的两浙路还多,倒是出乎意料。

    福建人敢闯敢拼,果然又被事实所证实。

    “陛下,还有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两广共迁出人口 27万余户,共 80万人左右。两浙、福建、两广,再加上我大宋腹地迁移的人口,共 400万人左右。”

    400万人!

    听起来人口不少,但是对于大宋庞大的 7000万人的人口基数,好像太少。

    要按赵竑的想法,最起码也得迁移 1500万到 2000万人,把移民的种子撒到天涯海角,提升一下全世界的人口素质。

    “陛下,其实完全不用担心。随着移民成了习俗,长此以往,移民的人比多出来的人多,大宋的人口危机自然会消于无形。”

    李唐嘿嘿笑道,宽慰着赵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也不用这么急,一百年的事情,不可能十年做完。

    “陛下,李唐说的不错。等恢复了两河,还得移民实边。到时候,恐怕都没有那么多人口可以迁移了!”

    许胜接着李唐的话说道。

    “陛下,两河之大,只有两三百万人口。还有陕西,只有几十万人口。到时候,两浙填两河,江南填陕西,再加上四川填西夏。我大宋人口太多的弊端,必会得到彻底的改善。”

    董宋臣也是插话进来。

    “我大宋的人口,应该不止七千万了。”

    赵竑忽然有感而发。

    也许应该做一个人口普查,知道大宋到底有多少人口。

    说着说着,众人的话题,又回到了收复两河上。

    “西北的将臣们,都到了吗?”

    赵竑不自觉问了起来。

    陕西已经归于大宋治下,陕西安抚使陈隆之正在安抚百姓,吸引流民回陕耕种。

    他之所以调陈隆之和范钟等西北将臣回临安,也是想问一下陕西的情形,看看北伐是否能行。

    “陛下,陕西安抚使陈隆之、河西路安抚使范钟、四川制置使崔与之等人,刚刚抵达临安城,现正在驿馆之中,等待陛下召见。”

    董宋臣赶紧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