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平津工作要点  谍影谜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平津工作要点 (第1/3页)

    当年宝华山特训班毕业后,韩霖在山城政府中央宪兵司令部的十个宪兵团驻地,都配备了特务组,实际就是京沪杭特别勤务办事处的情报组织,有宪兵团的名义便于活动。

    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山城政府在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作战失利,各地的宪兵团撤离了驻地,但特务组却依然在当地潜伏下来。

    除了当时的金陵、山城、江城和沪市,还有总部的直属组,编制都在百人以上,其余每个组的编制都是三十人。

    后来,几个大城市的特务组,逐渐变为各地情报站的中坚力量,而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务组,却一直没怎么变过,眼瞅着已经六年时间了,他们也在当地有了自己的力量。

    韩霖不是说不重视这些特务组,各地的特务组和总部保持着紧密的电台联系,他能随时掌握特务组的工作情况,所需的活动经费,也由广源贸易公司的渠道进行解决。

    之所以他一直没到这些地区,是当时京沪杭特别勤务办事处和特勤处的定位决定的,贪多嚼不烂,因为东北地区彻底沦陷,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山城政府的军队,所以他的活动范围,就截止到彭城、郑州、洛阳、长安一线,一直到津浦线情报站成立,这些潜伏的特务组,才有了衔接的主管部门。

    “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特务组,他们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和恶劣,当初从特训班毕业,就分到了各地活动,当时我们京沪杭特别勤务办事处能独当一面的不多,抽不出领头羊带着他们干活,需要自己摸索经验熟悉技能,我要求的就不是那么严格。”

    “长期放养式的管理,有利也有弊,好处是他们基础打的更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没有硬性指标,活动起来很安全,截止到现在,也没有被敌人所察觉。”

    “弊端是,他们没有全盘的长远规划,接触的层面低,只在日伪的外围转悠,渗透不到内部,成熟的速度太慢了,是被动接触情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