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新年初始,抓教育和经济 (第2/3页)
均由朝廷专项资金拨付。
大家都为太子捏一把汗。
这需要多大的资金支撑哦。
关于成立教育部和教育方针的实施,太子在宣政殿上有一番训词。
“众位爱卿,教育乃国之根本,帝国能否长期、平稳、安全地传承下去,教育起到基石的作用,这是十年大计,百年大计,是帝国最廉价的国防开支,万事开头难,但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必须坚持下去,办学思想决不动摇。”
太子斩钉截铁的口吻,充分表明了新政的又一个重要措施。
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
接下来颁布的诏令,是发展民生,做实业,搞活商业流动。
太子着力于经济建设,扩大工部规模和权限。
正式任命原工部左侍郎马飞海,为工部尚书。
原工部总把头雷经天,房文光等人,分列左、右侍郎,兼任矿产司,建设司大司监。
新增设商贸司,暂挂工部属下,由原传济桥粮市执事官郑绍秋,出任大司监。
在社会阶层待遇上,太子爷强调官吏录用的原则,只认忠诚度和能力,通过正规考试,公正公平,不问考生出身,无论是士族还是庶族,凭真才实学和能力。
全社会提高商人地位,商人子女读书,仕途任用,提拔等,与士族等一视同仁。
这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世界观和认知程度。
太子诏令颁布,自然引来各大高门豪族的反对。
而许多商人、普通百姓,寒门庶族子弟,则坚决拥护。
元智心里非常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前的终晋帝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是底层老百姓,宁可得罪豪门权臣,也不能让广大百姓看不到希望。
……
次日,东宫西书房。
太子爷正埋首在审阅各地奏疏。
新年伊始,元智明显忙碌起来。
暗卫督公纪洪正在案前做汇报。
“翻年以来,尤其是近日,暗卫系统对各藩王在京师的据点铲除工作,颇有成效,整个长安城共拔除十二个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