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7章 杨度赶到东宫,及时补漏  绝命皇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357章 杨度赶到东宫,及时补漏 (第3/3页)

点从何而来?”

    杨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拐弯抹角,而是直接了断,以退为进。

    因为这里是东宫西书房,不是大明宫宣政殿。

    用不着朝堂上冠冕堂皇,一切都要师出有名,其言有理,其行有据的公事公办。

    既然是私谈,同样是博弈,更加要注意策略。

    “疑点,自刑部本身而来,他们立功心切,侦察审讯还不够深入,比如,史申义所贪的赃款,未必都放在其府上,所谓狡兔三窟,应该从相关人员中继续审讯。”

    “还有一号国库失窃案件,史申义要求盗贼并非三万两白

    银,而是库存黄金三万两,只是盗贼先打开的是银库,来不及打开金库,而匆匆逃亡准备分赃,所以,案件金额认定应为三万两黄金未遂。”

    这个老狐狸是来补漏的。

    他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意思是要求这案子退回刑部从审。

    他是主管司法的尚书令,有这个权力。

    喔靠,这招数厉害。

    太子轻笑一声,说道:

    “好一个疑点,自刑部本身而来的说辞,杨相,公文都呈报到了东宫詹事府,那东宫就得派员过问此事,参加案件侦察与三堂会审。”

    “既然这案还没有侦破完结,那么当事人还不算罪犯,只能算嫌疑人,不能用刑与虐待,有伤病要及时治疗,膳食按正常官吏对待,只能算在刑部暂时隔离拘留,如何?”

    事到如今,程序明摆在那里,太子爷也不好说什么。

    但他以没有侦破完结,当事人还不算罪犯,只能算嫌疑人这一说辞,让杨度,千奋勇听罢大为惊愕。

    这个司法观点是后世的,放在古代绝对是超前和大胆,朝廷并没有这种说辞,但却很有道理。

    这个观点的提出,实际是在保护史申义。

    想想便知,人一旦进入天牢,严刑峻法任谁受得了?

    就算事后把人捞出来,都成废人了,还怎么给太子把持户部呢?

    户部可以这样,其实工部等如法炮制,搅得你是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这也许就是杨度等人的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