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一周盖双马,南京照相馆 (第3/3页)
万一有人设套,事后闹到网上,那真是社死当场。
再者,最漂亮的那一小撮妹妹都在娱乐圈里。
池老板找的那些小美,在周都督眼里,也不过是庸脂俗粉而已。
……
外界都说北电出导演,中戏产演员。
诚然如此。
像张毅谋、陈诗人、王小帅等出身北电的第五代导演早就扬名立万。
现在年青一代扛旗者,首推周都督。
然后江东三大将也全部都是北电系出身,一个个都很能打。
除去了以上之外,江东家新人导演申奥向来是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的人。
不是谁都能在大学时候就拿到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短片奖。
这次他亲自扛起《轮到你了》拍摄重担,待到杀青回国以后,做了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然后交到了周余棠的手里。
另外,还包括了一份尚未成型的剧本雏形。
来回翻了几遍,周余棠皱眉沉吟,一时间没有说话,申奥心里有些忐忑,挠头道:
“周总,只是暂时有这个想法,目前还不太成熟。”
“这个想法,很重要。”
周余棠放下了剧本,身子朝后一靠,语气里略带了赞许:“以后会有机会的。”
“这么说”
申奥的眼睛倏地便亮如白炽灯泡:“您是答应要做这个项目了!?”
“慢慢来,不急。”
周余棠摇头轻笑:“先做《受益人》吧,让创作中心那边把本子再完善下。”
同样的命题作文,交给不同的人来写,就会有不同的内容与主题。
有人可以拍出令人齿冷的《南京!南京!》,在民族伤痛之上构筑扭曲的叙事。
当然也有人是站在普通华夏人的视角。
真正想通过电影这种方式,用镜头记录那段黑暗屈辱的岁月,也让后人铭记,先辈曾经遭受过何等苦难。
陆太郎是前者。
而申奥无疑是后者。
这也是周余棠欣赏他的地方。
他在霓虹拍戏,顺带着去逛了一圈。
然后就在宫崎县看到了这八纮一宇塔。
这塔建于1940年,也是奉行军国主义的鬼子,为纪念所谓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而建。
塔名也有说法,源自中国古籍《列子·汤问》,但被鬼子给篡改赋予了新的可笑意义。
即,镇压四面八方气运皆归于一方。
该塔的基座部分,使用了370多块从各国掠夺的石块。
其中多达238块来自中国,这些石头并非普通的建筑材料,它们很多取自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泰山、武汉黄鹤楼、南京明故宫、明孝陵、中山陵等地,都是日本侵略罪行的实物证据。
申奥心有所感,就想到了这类题材的电影。
有想法很正常,但真要运作这样的主旋律项目,必然不可能交给没有证明过自己的新人导演身上。
何况眼下他只是停留在鬼子带石块回霓虹的宏观叙事角度。
“切入视角有点问题。”
周余棠直接点了出来:“看过《屠城血证》没有?”
“《屠城血证》?”
申奥略一思忖,很快便想了起来:“是南京电影制片厂拍的那部。”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片,讲的是金陵黑暗岁月的背景下,一位中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将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
电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问世,可谓轰动一时。
作为北电科班出身,阅片积累是基本功。
此时听周余棠一提,申奥便想了起来。
“就是这部片子。”
周余棠神情自若地说道:“你有没有听过华东照相馆的故事?”
“啊?”
申奥大脑有点过载。
周余棠继续说道:“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为鬼子军队冲洗胶卷时,发现了记录屠杀暴行的照片,后来想办法将之传了出去,后来作为审判主犯鬼子谷寿夫的关键证据”
“这类电影,用宏大的全景式叙事,就有点缺代入感了,我们可以参考《屠城血证》的叙事方式,把视角放在照相馆学徒罗瑾身上,再把故事地点限定在南京城里的一家照相馆里.”
听到这里,申奥瞳孔地震。
就这一瞬间。
突然有种浑身起鸡皮疙瘩、激动到快要缺氧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