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4章 先灭李典,合围雒阳  舍弟诸葛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804章 先灭李典,合围雒阳 (第3/3页)

人,是否还有后续计谋。

    诸葛亮笑着回答:用兵正当奇正相合,岂能时时刻刻有计可用?

    都已经把优势堆到这种程度了,把能削弱的敌人都削弱了,最后的强攻雒阳城,肯定得实打实来一场硬仗。

    刘备也觉得很合理,就没有再奢求更多。

    此后两日,张飞彻底肃清了偃师县,赵云也打破了伊阙关,黄忠带着在南阳盆地筹集的粮草物资军需,走伊川水路,顺流而下,进入河洛盆地,与赵云会师。

    至此,关张赵马黄,加上周瑜魏延,都在河洛盆地内集结,刘备纠集了二十大几万人,从四个方向,扎扎实实把雒阳城彻底围死。

    城内曹仁带了六万多曹军,负隅顽抗死守城池,外无援军,也无退路。这就是一场曹仁的最后尊严之战。

    八月二十日,包围圈彻底合拢,刘备军稍稍休整两日,随后开始建设施工营地,打造攻城器械。

    并且派出辅兵,推着大量带防箭护盾的推土车,上前填塞雒阳城的护城河,挑几段重点阵地,试图堆出直抵城下的进攻路线。

    雒阳还是非常高大雄峻的,东汉这么多年来,雒阳虽数度易手,但之前都没怎么打过攻城战,都是董卓之类的残暴之徒直接放弃后放火烧毁的。

    真要想强攻,这里高厚都达到七丈的城墙,对于云梯和葛公车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普天之下,之前城墙高度厚度达到七丈的要塞,一共也只有三座,分别是雒阳、长安和董卓修的郿坞。

    除此之外,后来曹操建都许县,或是河北新修的邺城,也有勉强接近这个尺寸,但也没完全达到。至于其他地方性的重要城市,就更达不到这个标准了。

    所以刘备军临城后,很快就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说起来不大,但也必须见招拆招务实解决。

    诸葛兄弟原本设计的葛公车,到了雒阳都不是很好使。

    因为葛公车不像云梯,云梯可以通过加高上面翻折的那段梯子,让自身适配进攻更高的城墙。

    而葛公车追求的是直接靠自身车身的高度、顶部和城墙齐平,然后直接沿着头部有铁锥的搭板冲上城墙。城墙变高之后,车体也只能跟着加高。

    可是如今的技术,根本造不了高度达到七丈、同时还能快速推着走的木质塔车。之前的葛公车,有两丈多高的,最多四丈多,都是针对性攻两到四丈多高的城。

    现在就算造出了七丈高的车,要么推不动,就算推动了也非常不稳,重心太高。

    如果敌人用诸葛瑾自己发明的“床子弩配粗麻绳箭、绳尾绑上千钧巨石和滑轮组,用重力冲击拖拽”战术,是极有可能把那么高的葛公车拖倒的。

    还有一点,雒阳的城墙,因为高度太高,其横截面其实更近似于一座堤坝,其外部是有坡度的,坡底到坡顶,足有一两丈水平距离。

    就算诸葛瑾造出葛公车、底部贴着推到城墙根下面,因为堤坝状城墙的坡度,车顶距离城墙还有两丈远呢。

    这就需要葛公车配上两丈长以上的搭板,才能搭上城头。

    那么长的搭板,士兵们在上面冲锋暴露的距离也会很长,很容易被左右的敌军弓弩手抵近交叉攒射。

    总而言之,当敌人有足够的兵力,也决定誓死守护一座七丈高的城市时,进攻方要面对的独到技术问题,那都是此前其他攻坚战中从未遇到过的。

    “直接用葛公车看来是不行了,还得改一改,要不还是把车体造个四丈高就算了,最后三丈的落差,依然做成梯子状,让士兵们手脚并用往上爬,而不是直接沿着搭板跑步冲。

    这样也算是把葛公车和云梯结合了一下,最上面三丈相当于还是云梯,但下面四丈至少可以在有木墙掩体的环境下慢慢爬,不用全程都被箭雨和滚木礌石威胁。

    其他井阑、望楼这些,也都要跟着调整,原来的规格都不合用了,雒阳城还是太高了。”

    诸葛瑾在亲自视察了一番攻城准备后,也不得不做出这些折衷的调整,见招拆招。

    虽然用不了完全体的葛公车,但嫁接一下总归有点帮助。

    原本要顶着箭雨爬七丈的距离,现在只要顶着箭雨爬三丈,也算是一种进步,士兵们会感谢他的。

    其他需要改的东西,还有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