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八章 十年协议将到期  千禧大导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百三十八章 十年协议将到期 (第2/3页)

加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中影代表,也有些感慨的说道:“现在就连片子都不好买卖了。”

    “以前批片还能赚钱,现在批片想要赚钱也越来越难了。”

    现在国内的电影产业可不像是以前大猫三俩只的情况了,每个月的院线档期都排的满满的,哪怕是最淡季的月份,也比千禧年头几年的贺岁档片子还多。

    观众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国内电影出产也更多,这也倒逼中影等几家有批片资格的内地发行商,不再很在乎批片了。

    换做十年前,韩董这种副总经理、副董事长都要亲自带队去戛纳、柏林、威尼斯购片,帮内地电影联系海外发行商。

    现在,中影只需要派遣一个公司中层代表就够了。

    版权交易的收益从以前能占据中影收益的一半,降低到了不足10%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好事吧。

    不过来欧洲买电影这事,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这是国家政策方面的倾斜,内地的批片不能只买好来坞的。

    刚好,这位中影代表在中影集团负责的就是电影进出口方面的工作。

    吴渊便顺着话题问道:“李代表,听说当年入世时签的中美电影合作条约,要更改了?”

    “老美那边对之前谈判成果有些不太满意了?”

    早在1994年8月,上头就下发文件,明确提到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

    当然,10部只是约数,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掌握。

    但什么是能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电影呢?

    显然,那主要就是美国的好来坞大片了。

    一来,美国大片能够给各方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二来,当年的引进片确实打开了华夏观众的眼界。

    应该承认,华夏电影市场走向繁荣,美国大片带来的“刺激”功不可没。

    当年的《泰坦尼克号》还有《木乃伊》等影片就是在这个政策下被引进的,在国内也是取得了轰动的票房和讨论度,开拓了国内观众的视野。

    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