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55章:召见使者,大治之后的懈怠  大乾监国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55章:召见使者,大治之后的懈怠 (第2/3页)

    “往后两国之间如何,是大乾毁约在前!”

    满朝文武根本来不及反应,便目瞪口呆起来。

    而萧奕却是不慌不忙,依旧不给任何人开口的机会:“是吗?你们不是口口声声说要臣服,口口声声说大乾乃是天朝上国吗?怎么,孤打算来个天下大同,不仅中兴大乾,也连带着,让蒙元和北燕的百姓都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就不行了?”

    范文城气急,也知道自己怕是辩不过这大乾监国太子,上一次如此,这一次也是一样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也没法说了。

    “孤从未说过你们乃是豺狼虎豹,相反,你们平定金贼有功,乃是大功臣。”

    “此番既然是前来上贡,以表忠心和功绩,孤作为大乾监国太子,理应当裳。”

    “三宝,去把那几本书呈上来。”

    范文城和额日敦巴日怔了一怔,只是茫然接过那本书来,而狄晏以下,无论官职高地,原本几度欲作言语的臣僚,此时也都低头不语。

    萧奕继续道:“此乃大乾新学,乃是让人明智明理,你们带回去交给铁木真和慕容胤,希望他们也能格物致理,看清楚事情的本质,明心见性、知行合一。”

    “既然愿意臣服,以后便要尊大乾,孤想要治理好金地,你们也当好生配合。”

    范文城一时气急,但只能捧着书正色应声:“多谢殿下。”

    他如何不知道这新学?

    前段时间,送到燕地的邸报他也看了,只觉得有一些荒唐,他们还在尽心尽力推行儒学,以此来拉拢燕地中原汉人的心,也想着更好地研究中原汉学,以后也更好地治理中原。

    谁知道,这大乾的太子竟然弄出来一个新学。

    还弄的绘声绘色,并且十分有道理。

    可就算是如此。

    燕地能够推行新学吗?

    不能。

    首先,就是燕地的很多读书人,其实还是遵从儒家那一套。

    一旦施行新学,必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到时候,国主还要面临新旧之争。

    这样一来,如何能休养生息?

    “行了,你们的忠心,孤也见到了,孤也不是把你们当做是豺狼虎豹,谁又愿意挑起战火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好不容易有了中兴之象,岂能大动干戈,走吧!”

    萧奕直接抬手赶人。

    饶是范文城早对今日相见结果有所预料,但上来一炷香时间不到便出去,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俯首一礼,便直接趋步退出这宣政殿了。

    而人一走,殿中却不免轰然起来,毕竟,刚刚监国太子的态度有一部分着实过分了!

    但偏偏萧奕最后的做法算得上是神来之笔,谁也不敢挑头,生怕被这位太子殿下直接把他贬了官。

    轰然之中,身为太傅,张久陵也只是面色严峻,却并未动弹与言语。

    没有他站出来说话,其他人也就不敢做出头鸟了。

    渐渐安静下来的大殿上,萧奕望着或满殿文武重臣,却是不禁失笑。

    “你们觉得孤做的有些过分吗?”

    “还是说,你们真就觉得蒙元和北燕有臣服之心,是孤逼迫他们成为了反贼?!”

    “你们也不想想,现在的大乾是个什么样子。”

    “就因为孤铲除了奸相李林甫、肃正朝纲,然后亲征击退李贼,收复河东道,就真的天下无敌,就真的能够凭此让铁木真和慕容胤臣服?”

    “若是如此,那为何赵玄甲没有自缚前来京师请罪?”

    “为何西夏现在频频扣关,在关外吠叫?”

    “为何他们明明已经平定了金贼,北地以后再无金贼这般猖狂的兵贼四处劫掠,蒙元和北燕却还是养着他们几十万的大军将士?”

    太子殿下言辞从容,面色和蔼,下方文武却只是心下慌张。

    毕竟,言至此处,众人如何不懂太子殿下言语所指?

    而且这些官员,哪个不是通读历史、看得清大势,慌乱之后,不少人却又黯然起来。

    而等了片刻,见到太子殿下不再言语,张久陵叹了口气,然后就率百官出列,聚集到大殿之中,拱手请罪。

    萧奕也叹了一口气,说道:“免礼,这件事情,你们的做法也情有可原。”

    “谁不想过安稳的日子呢?”

    “可现在当真就能过安稳日子吗?”

    “荆州赵玄甲不过是其次,更为关键的是长沙康王、北地的晋王和辽王。”

    “几个戍边亲王的心思,尔等就真的不知道吗?”

    “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其实不过是表面上风平浪静罢了。”

    “一个石头丢下去,绝对能够激起层层涟漪。”

    “孤说过,相忍为国。”

    “尔等难道就不能相忍为国,就不能有忧患意识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望你们能够铭记!”

    以前,那是因为奸相掌权,他们这些人,要么看不惯李林甫的祸乱朝纲而挂印辞官,要么就是弹劾了李林甫的人,就被李林甫给贬官了,也有因为其是张久陵的弟子,稳坐一个尚书的位置,却也一直都是混日子。

    而李林甫被问罪处斩后呢?

    太子真正监国,提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