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变革初期的阵痛 (第2/3页)
地方的治理还算是不错,百姓们都能吃饱穿暖,不然,那里来的生育嘛,养活自己都难,怎么可能还有孩子一口吃的?
生育的评价,自然也有一个标准,也有一个考量。
毕竟,有一些地方是真的贫瘠,很难提升人口的。
安居乐业自然也就简单。
至于赋税高低,多少像是前世的Gdp,这个赋税高低,也是自己封地的每年比较,而不是和其他封地的比较,毕竟地域差异很是明显。
萧奕现在对赋税抓的非常近,偷税漏税,直接就斩立决。
根本就没得商量。
毕竟这个时代,人命值钱,却也不值钱。
斩首示众这个大乾律法,说很重,却也很轻了。
对于第四条的颁布内容,那自然就比较多了。
完全就是条条框框。
所以嘛,这一次的圣旨就不是以前那样,采用的是朝廷的特制文书作为载体。
不然,圣使们宣读圣旨,就好像是拉横幅一样了,携带也比较麻烦,宣读起来,也有一些掉价,不好看。
随着第四条的条条框框的规则宣读完毕,亲王们多少有一些站不住了。
这是要干啥?
有一些非常保守的,或者说,是真的整日里拿着朝廷的俸禄,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的亲王们,自然是很不满。
甚至是有当场闹起来的,哭着叫着,说什么想念太祖,说什么监国太子违背了祖制的。
然而,监察御史们也不惯着这些人,当场就进行了评价记录。
扣分了。
也有亲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甚至是想着,要不要造反……。
毕竟,在他们看来,本来衣食无忧的生活,也不为钱发愁。
现在,来这么一出,他们的俸禄可能没多少,还要治理地方,提高自己封地的赋税,让那些低级的百姓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凭什么?
他可是大乾的亲王,身上流着的是太祖的血啊!
他们凭什么要做这些,要累死累活,让那些百姓们过得比他们还好?
治理地方,难道不是官员们应该做的吗?
想要让百姓们过得好,难道不是监国太子应该做的吗?
他们是亲王,应该享受着封地的百姓们给他们创造财富,给他们耕种,给他们服务啊!
有不少亲王不满,当场闹起来。
这一点,萧奕自然是做足了准备。
就看谁闹得大。
枪打出头鸟。
让他知道,自己这位监国太子,可并不是那么好欺负。
兵权在手。
这个大乾天下,他说了算!
大同关。
辽王府。
当辽王听完了,第五条,也就是对这一次的圣旨内容的解释,对于这一次的国策的解释,抬手捋了捋胡须,很是满意,也很赞同,甚至是再一次钦佩那监国太子的智慧。
“父王,圣使已经安顿好了。”
辽王三十多岁。
长子已经十八。
如今,嫡出有两子一女,庶出有三子三女。
也算是家大业大。
后面肯定是还会有所出。
毕竟,他现在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呢。
有一些亲王,六十岁了,还能老来得子。
当然,这个儿子是不是他的,那就不知道了。
当然,对于亲王们来说,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养,关键是,还不是他自己累死累活地去想办法挣钱来养,而是直接上报报备,然后上祖籍,朝廷自然会给钱的。
所以说,是不是自己的,也无所谓。
辽王点点头,看了看三个儿子,开口问道:“对于这一次的圣旨诏令,你们可有什么说法?”
长子第一个开口道:“父王,这是好事。”
辽王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长子继续道:“诏令的第一条,便是免于以前的无事不得离开封地的约束。”
“以后,父王也可以去游历大江南北,去看看大乾的大好河山了。”
“孩儿记得,父王以前就喜欢读一些游记呢。”
辽王说道:“是啊,仅仅是这一条,太子殿下便能称得上是仁义明君。”
“本王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