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东南问政大会 (第2/3页)
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金陵城的行宫也容不下这么多的人。
一场座谈会,布置出来的会场,最多也只能是一千余人左右。
多了。
就太过拥挤了。
怎么办呢?
萧奕早就有了对策。
乃是让金陵城的学生站出来,摆一个桌子,然后开始收集老百姓的言语。
也就是说,让这些人来收集老百姓们的诉求、建言等。
一个学生旁边有一个锦衣卫或者是监察御史坐镇,以作监督,以免有学生徇私枉法。
除此之外,东宫卫率的三千骑兵,再加上萧政带来的燕云十六骑的士兵,都在城内巡逻、护卫安全、维持秩序。
很快,金陵城内就又出现了名场面。
老百姓们排着一条一条的长长的队伍。
一个一个走到书生面前,一开始,还很紧张,第一次参与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知道说啥。
大部分都是要太子殿下亲贤臣、远小人,而一些读过书的老先生、老秀才什么的,倒是说的多一些,什么一定是要厚德载物,一定崇俭去奢,一定要广开言路,一定要善待百姓,一定要兄友弟恭……。
三百多个队伍,记载下来的内容,其实还是那些读过书的人,说起来的言语,称得上是建言。
可不管怎么说。
萧奕这一个举动,那真的是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了。
监国太子南巡于金陵,时值中秋、佳节盛宴,故此下令,广开言路,于金陵城内,命学士摆桌,记万民之言,其仁义之心、万古未有,其纳言之举,千古流芳……。
试问,这样的监国太子不是明君,谁还是明君呢?
很多百姓的言语当然都是很正确的建议,到了后面,习惯之后,那也都是肺腑之言。
毕竟以他们这个层面的思维,又能说出什么样的大道理来呢?
又能提出什么好的治国理政的建言呢?
然而,萧奕还是要这样做,为的不仅仅是开民智,也是为了让老百姓对国政有一个参与感,对大乾有一个归属感,对他这个监国太子有一个认同感,对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