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7章:海权、路权、驿站,治水成果  大乾监国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17章:海权、路权、驿站,治水成果 (第1/3页)

    “如今,大乾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洋贸易。”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海上丝绸之路要比路上的丝绸之路更方便,而且,更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

    “这也不仅仅是东瀛那边有着两座白银矿山的原因,大乾前往天竺、波斯等地的商船回来,也带回来更多金银珠宝、稀世珍品。”

    “我们之前说过,经济要素都是跟着经济利益走的,那么只要进行大规模海洋贸易,沿海城池、港口,是不是会快速发展起来?人口和经济是不是都会聚集在沿海城池、港口?”

    这里面,其实便蕴含着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根源之一。

    没办法,人都是向钱看的,海运的成本比陆运低90%,只有想不开的人,才会走陆运。

    而想不开的人注定会赔得裤衩子都没,被市场自然淘汰。

    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口、经济等资源,自然就扎堆堆在了沿海城池、港口里。

    大臣们也都是点点头,海商的发展壮大,导致东南沿海之地如今可谓是热火朝天。

    听闻,三个码头每一次出海,都是几千只帆船,每一次归来,码头上一望无际的都是帆船。

    货物堆积如山,为的就是能够把货物带出海外,然后换回金银珠宝、稀世珍品。

    而随着大乾的海商壮大,货物销往海外利益更大,很多商品都不太愿意在本土销售。

    为何?

    不赚钱呐。

    当然,东瀛的人口和大乾的人口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所以东瀛那边的购买力其实并不是很强,一开始,这些商品到达东瀛那边确实很赚钱。

    可是东瀛人的购买力有限,有一些商品存在期也比较长,买一次就够用很长时间,不会再买第二次,甚至是买第二次的时间会非常长。

    这些货物最后还是要回归于大乾本地。

    这一现象。

    萧奕当初也讲过。

    “基于海运成本比陆运成本更低,就必然会导致沿海城池的人口、经济资源聚集,到时候,位于沿海的‘边缘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经济都会远超京师之地。”

    “而通过持续的海洋贸易,这种人口、经济的聚集效应,不仅会在这些地带产生,还会在航路的重要节点,譬如港口、海峡、关键岛屿等等上产生。这些地方,也会成为‘边缘地带’的一部分。”

    “这时候,拥有一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海军舰队,以及附属的陆上和海外基地、补给维修港口,就可以控制‘边缘地带’,也就是拥有直接掌控整个海域的权力。”

    “如今的大乾是第一个施行航海贸易的国家,也将是第一个在海域建立交易所,然后在广袤的大海上,建立海上航路的重要驿站。”

    “以后,等到其他的国家发展起来,想要和大乾一样进行海上贸易,就需要用到大乾建立的驿站。”

    “这时候,大乾想要让谁用就让谁用,想要收取多大的费用,就能收取多大的费用。”

    “而大乾就算是没有直接占据这些地方,把这些地方规划到大乾疆域之中。”

    “但是这些地方,其实已经相当于是大乾的领域。”

    “这样一来,大乾才会成为真正的天下霸主。”

    “不再担心被西方的那些国家反超,然后他们发展壮大起来,顺着航线来攻打大乾。”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海权论和陆权论之说。

    不过,萧奕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也只能是通过自己所学所想,通过一个五千年文化教导出来的大脑,告诉大乾的百官们,大乾如今要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拥有制海权的霸主国家,一定是要单独占有能够带来海量财富的航路上的关键节点,譬如港口、岛屿、海峡。

    前世的时候,发现新大陆的国家,利用海权论的这个说法,开启了航海之路。

    在这时候,这些国家也就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几乎是很快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