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你跟我在这超级加辈呢?!  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十三章:你跟我在这超级加辈呢?! (第1/3页)

    “我和他,应属同族,但并不同宗,两家相距甚远,只是听说过。”

    “荀君何故问起此人?”

    郭谊没明白这么问的缘故,所以茫然问询。

    荀彧稍稍松了口气,略微露出笑容,抬起手来往郭谊身前压了一下,“孟誉不必奇怪,他是我的友人,只是你们二人颇相似,又同姓郭氏,故而问上一句。”

    还好不认识,郭氏同有此二人,也算是一桩美谈了,况且有真正名流者郭图,在袁绍麾下为重臣。

    郭谊在我主公身边为别驾,今两人各自为战,无论日后谁胜谁负,都可保全也。

    如同荀氏,也是如此,世家为保全,几乎都做此打算,将人才分置放于各方诸侯。

    荀彧就害怕,郭谊最终会左右了日后交战,而且还对很多事情有不解之处,所以来找郭谊,单纯是为了解惑。

    “不认识就算了。孟誉用策,立功颇大,俨然成兖州重臣、百姓恩吏,想来不是运气使然,我有些许事情不明,还请孟誉为我解惑。”

    啧,原来是考校。

    郭谊一直觉得荀彧很严肃,做事板正不讲变通,心中谋略极多但是不做背弃仁德之事。

    但他的确位高权重,地位在曹营可算超然,而且为人认真谦和,郭谊也不便驱赶而走,只能微微躬身,恭敬回应。

    “荀君请说。”

    “陈宫、张邈叛乱,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或者最开始是何时产生了怀疑?”

    “要典韦的时候,就已经怀疑了,至其境内,知晓不少人都逃离其麾下,转头东郡为兵,张邈无能挽回,此乃是义胜。”郭谊对答如流,几乎不需要怎么思考。

    这段时日,随着不断苦读各类书籍,勤于思考,他的智力一直在不断提升,体现便是才思敏捷,可出口对答。

    “嗯,”荀彧点了点头,“那陈宫呢?”

    “他是边让的友人,主公杀边让,唯才是举,重用荀君,所以他们反叛是迟早的事,稍查即可。”

    “好,”荀彧再次点头,又笑着问道:“那么,今年蝗灾,你又是如何知晓的?”

    “观气候天象有变,察夏日旱灾之情,就知晓要有蝗灾。”

    “吃蝗虫,破神虫传说,以彰显主公除恶政之决心,一举数得,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策略,现在看来获益匪浅。”郭谊说完,双手排开相叠,鞠躬而下。

    荀彧眼眉稍稍睁开,表情变得柔和了许多,看着郭谊微笑了起来,“如此说来,伱求学当真是有用,将所学用以治理,称为良吏也;笃学不辍,不为利欲所动,可称为善学也,孟誉日后,恐能成大家。”

    “荀君谬赞了,”郭谊谦虚的再次鞠躬。

    他到现在为止,还没明白荀彧来此到底是为何,或者说,这位荀君一直占据主动,不曾透露过自己的目的。

    “我想,可以将你的名望、事迹广播于兖、徐两州,这样的话对主公和你,或许都是件好事。”

    荀彧突然正色,颇为认真的盯着他,表情十分认真。

    “用以成风,可劝学境内学子,引青年效法,日后各家方有人才归附。”

    郭谊顿时了然,“如此,主公唯才是举、礼贤下士之事迹,也同样可以广为传扬,为人津津乐道。”

    荀彧笑了。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这样一来一主一臣,便可传为一段佳话,广播士人之间,对两人的名声都有极好的积攒。

    然后,待曹操这位雄主日益壮大后,郭谊也可顺理成章的成为名士。

    荀彧显然深谙其理,所以刻意来见郭谊一面,问询诸多计策的疑点,来探听他是否真的只是运气。

    同时,也愿意在交谈中去大致探寻郭谊才学的深浅,若真的是日益苦读得以增长所学,又用在实绩之中。

    那这人就真的值得传为名士,抬举其名。

    这一刻起,郭谊是真正入了荀彧这位士人的眼,荀彧开始欣赏起他的心境来。

    从救下曹老太尉开始,到徐州大半入手,郭谊已经历经了救驾、除乱、取徐、平灾四大功绩。

    等彻底拿下徐州,奏表天子之后,他一定是首功,长安那边为他加官进爵都不为过。

    若非是真的天纵奇才,如何能做到这般环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