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这一月,整个兖州磕疯了!  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十四章:这一月,整个兖州磕疯了! (第2/3页)

“对呀。”

    还对呀。

    “木秀于林,该受风摧才对!”曹操当即呵斥,“否则为何众林给养皆予一木?若无此豪情,如何承重大事?当有此心,日后方可成为参天巨木。”

    “你这想法太过片面,我不便说你。但换言之,你得身后师门,同时功绩彰显,其实并非是坏事,当世谋者,无不是冲着闻达于诸侯而去,你如何不愿?”

    “闻达诸侯,便可得人青睐仰慕,事迹若大,则为英雄也,自古以来,何家美人不慕英雄?若如此,求娶任何人家,都极为便捷,若是再有人与你相争,那便是损其名而为之。”

    郭谊顿时后仰,若有所思,不自觉的点了点头,“有点道理啊。”

    有鸡毛道理啊?!

    荀彧在旁边直接听麻了。

    我们求学、务真之人,从不以此美色为望,主公这般劝诫,简直是将孟誉清净之心无端践踏也。

    郭谊:“那行,多谢主公,此事广为流传吧。”

    荀彧:“???”

    “哼哼,这就对了。”曹操冲荀彧扬了扬眉头。

    “求娶之事,在下倒是不看在眼里,主要是主公说得对,应当受风摧,受浪摧,在下就是浪摧的。”

    “求娶之事,主公多费心。”

    郭谊拱手之后,打礼离去,准备回家去看书去了,临走之前又和荀彧点了点头,他好像上瘾了一样。

    留下曹操一脸得意的看着荀彧,两人相顾无言。

    直到许久之后荀彧都没想明白,郭谊到底是个什么人?

    懂医术、会打铁、能骑马作战、懂得地图绘制、能内政可军务,日夜求学不辍,平日谦虚谨慎,虽然他喜去妙馆、渴望求娶名门女子、和我超级加辈,但他应该是个好人。

    荀彧心想。

    ……

    郭谊,荀爽之徒也。

    此事毫无难关的传扬了出去,此次在兖州治灾中最为出色的人才,动百姓以除蝗,保下了半数土地不被啃噬。

    这样的年轻人,是荀氏当年名气极大的“慈明无双”唯一的门生,这种事本来就是逸闻,一经传开立刻被人津津乐道。

    百姓当初就听闻过那位大儒之名,而寒门之中慕名者更是无数。

    就连士族之中,多少年轻人想要入其门而不得。

    “唉,荀慈明,也是我师,但只得其教导,未能入门,这位别驾孟誉能有这等功治政绩,不愧为唯一的门生。”

    入门和教学,那是两个概念。

    只是教导的话,等同于只是传道授业而已。

    但郭谊这种传了衣钵的不同,意味着若是有机会的话,荀爽愿意将他的人脉资源都给郭谊用。

    但究其缘由,很多人都大致明白了。

    一是当年荀爽并不热衷于入朝为官,即便是位极三公,那也是被逼无奈,强行征辟去的。

    听听,人家被逼无奈,才去做三公。

    二呢,乃是刚要有所气色,或者说追溯郭谊及冠的那些年,荀爽好似正被董卓强行征辟带走,到了长安。

    许多事情都有遗憾,世间总是如此。

    “可我听闻,郭君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荀慈明。”

    “不错,正因如此,方才更加可贵。”

    “他虽不知道,但他受其生平所学,善用仁义礼度,惠及全境,无形之中却又达成了其老师期盼之世。”

    “如此奔赴其学,不辜其期盼,当真是一段美谈,可传于后世也!可敬,可慕!”

    “我也想要这样的老师!!”

    士人所看到的郭谊,都颇为浪漫。

    这一老一少,令人无不动容,这怎能不成为一段佳话。

    他知道少年天资,多年来遍寻贤者,想将生平所学托付,奈何无果。

    直到遇到这少年。

    少年不知老师身份,只是当做长者尊敬,尽学其本领,在数年之后扬名于世,挽救世人,拯万民于水火之中。

    “苍天,我不如郭谊!”

    “郭孟誉,当世之麒麟也。”

    “孟誉如此,其师无双,其人岂能有出其右者?!”

    这一个月,兖州、徐州、乃至豫州,甚至是在扬州与冀州南部郡县,所有的士人只要知晓者。

    简直,磕疯了。

    ……

    “唉哟……这,这,传得也太离谱了,老头要是听见,能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