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完了,他真的过目不忘! (第1/3页)
“孟誉留步,”再即将上车驾时,荀彧还是叫住了他,走上来微微拱手道:“你方才说有农耕改良之具,是真是假?”
“这个是真的。”
郭谊点了点头,颇为诚恳的道:“我虽叫你拨钱粮及其余资度于我,但也不是完全吞没,这农耕改良是我辛勤苦思而得,制作用具之后还剩些许边角料,权当是我的奖励了。”
“毕竟天道酬勤,我也只是略取一二。”
他笑得一脸坦然,好似就像在一堆财宝里捡了些许漂亮的石子而走。
十分谦和。
荀彧冷不丁的问道:“什么农具能用到布匹?”
郭谊:“……”
“罢了,带我去看看,在下今日正好无事。”
“那好,你是自家人我当然不瞒伱,现在虽没能量产,但给你看不算提前泄露。”
荀彧面色一正,再次拱手:“多谢都尉信任。”
……
宅院内,荀彧在正堂立于郭谊身前,随着他手指去在用具上各处细看,同时听取郭谊介绍此处的变化和益处。
细看之下,荀彧陷入了长足的沉默,这是利民之器,可不是微微改良那么简单,若是真如郭谊所说,造出后可令人力省出二人,轻便到数日便可独自犁翻完毕。
那么在量产之后,可以省出十几万人力来,这些人无事可做,便能另作他用,为长治久安,便要再兴水利。
“自古以来,内治之法无不是环环紧扣方才不令子民乱工,孟誉说得对,现在已有此器,一旦量产推及,便要思如何兴修水利之便,让百姓有事可做。”
“兖、徐两地,皆是待兴也。”
郭谊拱了拱手,道:“就是这个道理。”
“那我立即回去拨付,此事便交托于你,你可遣人去徐州,而后随我一同参讨此事,我会令人不断完善内政之令,再上报主公。”
荀彧的眼神颇为真挚,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已经不怎么拒绝与郭谊一起了,而且隐隐中觉得,每次和郭谊说话,总是会气得够呛,继而忍不住礼法破口而骂。
但从内心深处想,他却觉得这样更加轻松些。
郭谊笑了笑,伸出手搭在荀彧的肩膀上,“文若,我正是要说此事,有一人我想要交托给你数日。”
他向诸葛亮招了招手,让他到自己身旁来,引见在荀彧面前,面带微笑的道:“这是,我唯一的弟子,琅琊诸葛氏之人,名亮。”
“表字未取,现在随行我左右而学,此去路途较远,让他在家中为好,但我想,既然是我的弟子,那也就是慈明的弟子。”
“你和他正好可以互相商讨。”
荀彧当场愣住,难以置信的盯着郭谊看。
片刻后,诸葛亮拱起手来,满脸恬静乖巧之色,稚气未脱的面庞上带着微笑,微微躬身道:“文若兄长好。”
“你,你好。”
荀彧一时间有些茫然,还不知怎么回话,想骂几句嘛,这少年的确有礼,想直接拂袖而走吧,又刚和郭谊关系转好。
这,刚巧就在将好未好的这个点上,于是显得难以取舍。
他是故意的吧?!让我给你带这少年是吧?还商讨,他能和我讨论什么?!
“孟誉,去几日?”
荀彧嘴角止不住的颤抖,但还是关切的问道。
“大致四五日,就可回来,因当初回兖州时,提早就和陈登有约,故而现在他早已在等待我去下邳。”
“陈登今年冬日,将自己府邸改至下邳,所以路途快的话,也就一两日而已。”
“原来如此,既是你的弟子,我也帮你这个忙,毕竟你方才也帮了我一个大忙。”
荀彧点点头,那还好,不至于太久,而且郭谊那所谓“苟货”、“荀彧”的论述,也的确扰乱了他的心绪,不必再多想。
仅凭此心做英雄便是,是非成败交由青史去说,交由他人去论,我又如何能管得了。
郭谊笑着拍了拍诸葛亮的肩头,感慨道:“那就,拜托了。早就想把这弟子交托你几日了,他也有家学,荀氏也有家学。”
“但慈明所著的学问、注解,多可定为荀氏之家学,我不是荀氏人,还是要你亲自来交给他比较好。”
“等了这么久,总算是让你主动到我家来,可以拜托此事。”
郭谊笑吟吟的道,这一刻荀彧再看他这笑容,竟然还可以审出一点高深莫测的味道。
这人竟然是从始至终都在想着让我帮他带几天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