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孟誉,还是你小子坏呀!  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九十三章:孟誉,还是你小子坏呀! (第2/3页)

就是这句话。

    每次听老师说出来,那种恰到好处,又无悲无喜的谦和,简直不要太耀眼!

    “那,那老师准备给我打个什么兵刃?”

    诸葛亮想到吞云的高贵优美远超普通制式的军中兵刃,如何不是满脸期待?!趋步追上郭谊满是兴奋。

    “一对紫金锤。”

    郭谊干脆利落的回答道。

    “啊?!”

    这句话让诸葛亮停下了脚步,愣在原地,很快追上来劝道:“老师三思啊,我家中有佩剑,无需老师操劳!我以佩剑行走即可!”

    “老师,三思啊!!”

    ……

    当天下午。

    郭嘉睡醒之后,被荀彧所请,下任后往去衙署府邸,见曹操于堂上,举荐之语实多。

    曹操初见并未觉得奇异,只是深感郭嘉的外貌、仪态都算上佳,当真是颇有佳姿。

    具体如何,恐怕要等宴席之后,在屋内问计,方才能有分晓了。

    毕竟他是志才、文若共同推举而来,必须要重视。

    一番款待之后,荀彧也退去。

    曹操邀郭嘉进内堂一叙,此时在内之人不多,唯有两名宿卫,在外有士兵把守,巡防如旧。

    两人自然是相对而坐。

    曹操脸上并无轻慢之意,笑着多审视了许久。

    才开口道:“我听文若、志才都曾说过,先生曾在数年前,想侍袁绍麾下,但不得重用,之后便愤然而走,于家中赋闲。”

    “不错,”郭嘉笑着拱手,继而又自在笑道:“我观袁绍麾下,文人虽齐聚,但却多是沽名钓誉之辈,不知民之疾苦,不通人心所在也,文臣不尊汉道,武将不奉皇命,如此安能持久哉?”

    “诶?!”曹操顿时眼前一亮,当即面色一松,笑了起来,“此话不错!当年孟誉也曾说过这话,但他并没见过,只是依照士人之习性而猜测级,没想到今日听闻先生一说,果然如此。”

    “哈哈,”郭嘉面色一正,笑了两声之后当即抿嘴,但这笑声是干涩且短促,“智慧之人所计略同耳。”

    “嗯!”

    曹操深深点头,道:“袁绍麾下,文臣几何、兵甲几何?若是先生助我,如何能胜之?”

    郭嘉立身拱手,道:“袁绍多谋无断,而明公智谋善断,此乃是胜之也;袁绍不知人难任,唯有任名气摆布,但明公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此又胜之;袁绍境内虽宽广,土地虽肥沃,但其民只是求安,但明公任下,民心拥戴也,此三胜之;在下观之,唯缺一事,便可令袁绍失道寡助。”

    “何事?!”曹操眼眉一挑,此人难道真有真知灼见也?!

    郭嘉淡然而笑,悠然自得曰:“乃是,天子也。”

    “公若能奉天子以令诸侯,则远望便一马平川,人心向汉,袁绍四世三公岂能及天子在握?不光是他,乃至可令其余诸侯,刘氏宗亲等,皆可受制于汉室之名下。”

    “嗯,有道理。”

    曹操顿时表情一松,稍有泄气的点了点头,但是却没有再多夸赞什么,仅此而已。

    郭嘉顿时愣住,心里难免生出失望之意,如此高见难道无法得到认可?!这曹公也不愿迎奉汉帝?!

    汉帝思归,此消息在去年便已得许多友人告知,估计关外诸侯再压数月,便会令李傕郭汜两人心生嫌隙。

    此西凉虎狼,勇猛有余奈何智计不足,董卓死后两人被满朝公卿玩弄如同婴儿般,彼此之间不断分化,彼此争功生仇。

    哪里还是什么同仇敌忾。

    这便是机会,二袁门庭在外,声威浩大,除却将天子掌控手中,无可令之奉命也。

    “明公,难道不愿迎奉汉帝?”

    曹操当即抬手,苦笑着解释道:“先生莫急,非是我不愿也,实乃是此话……在去年初春时,孟誉来见已经说过了。”

    “他又说过了!!”

    郭嘉差点没站起来。

    这下是真的绷不住了。

    “那,那……”郭嘉知道失态,又马上坐下,双手放于膝上,反复思索,猛然抬头道:“屯军于颍,置地等待天子异动,如此可迎天子东归,如何?!”

    “说过了。”

    “那,三州之地尽取,其土地不如北境肥沃,寻内政不比袁绍,当思农商、治安以取,久则可富民强军,如何?”

    “也,说过了。”

    曹操无奈的看了他一眼,也不好说什么。

    但他已经确定郭嘉定有才学,此等见识非是一般谋士,而且其见识,几乎和郭谊、志才等同,知晓取道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